高三地理怎樣進行復習,如何提高高三地理一輪復習的有效性?下面是地理第一輪復習的一些建議和本科策略,供大家參考。
高中地理萬能答題術語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用什么資料?高中地理圖表題做題思路高考狀元學習地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等值線圖。
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這類圖有許多共同點,所包括的信息也豐富,是地理試題考查的重點;譬如等值線圖就在歷次高考中多次出現??忌环翉脑鯓永L制等值線著手,搞清圖形的來龍去脈,分清圖中等值線的分布規(guī)律,通過分析掌握圖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聯系所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行闡述解題。
(二)是統(tǒng)計圖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征和相互關系,要學會統(tǒng)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別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系。
(三)是區(qū)域地圖。
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qū)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考生不能正確判斷區(qū)域位置,就無法答題。
通過本輪復習,考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圖上填繪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qū);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tǒng)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只有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等題型訓練,才能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點擊查看: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技巧
一、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復習應根據本校的實際,立足基礎,構建知識網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要面向低、中檔題抓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維教學,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研究高考題,分析相應的應對策略,要更新復習理念,優(yōu)化復習過程,提高復習效益。簡單說就是:
依綱務本、全面復習、狠抓基礎、培養(yǎng)能力;
面向全體、突出重點、分類推出、抓弱補缺;
啟發(fā)誘導、精講多練、知識建構、勤考勤練;
嚴謹、和諧、規(guī)范、高效。
二、時間及內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發(fā)的計劃為準,結合本校實際,一輪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資料為依托,同時編制符合學情的教案。
3、每專題進行一次專題過關測驗。
4、每周可以進行一次小考卷訓練。
5、內容安排:由于復習時間很緊,因此對復習的三輪策略調整為兩輪,其中一輪不變,時間適當順延,一輪中體現二輪的專題思想,二三輪合并更側重考前模擬訓練,同時復習內容不再以課本單元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綱、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按照學情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按學科知識體系重新整合復習內容。
最強高考勵志書,淘寶搜索《高考讀文庫》購買
三、復習目標
重視基礎,穩(wěn)扎穩(wěn)打,不放過知識點的細枝末節(jié),系統(tǒng)復習一遍;全面、系統(tǒng)、準確、熟練地掌握所有知識點。一輪復習保證懂、會、準。
1、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guī)律性強,建議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復習方法。1運用圖形知識的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2精講精練,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結合區(qū)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2、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部分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1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統(tǒng)領人文地理知識2結合區(qū)域特征,善于進行對比分析3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fā)展4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3、區(qū)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qū)域地理的復習使得學生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yè)、農業(yè)、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學生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應當做到當一個經緯坐標點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會反映出這一點的位置,關于這一點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甚至進一步深入的相關分析和預測也會形成。
四、具體措施
(一)、落實“六到位”
1、要講到位,講到學生的疑難點上,講到知識的關鍵點上,講到試卷的失分點上,講到考綱的賦分點上。
復習課,注重知識的梳理,形成條理、系統(tǒng)的結構框架,專題過后學生頭腦中要清晰。
要講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橫向推廣,縱向延伸。講出題目的價值,講出思維的過程,甚至是學生在解題中的失敗的教訓和走過的彎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講評課,要緊緊的抓住典型的題目講評,凡是出錯率高的題目必須要講,必須再練習。講解時要注意從學生出錯的根源上剖析透徹,徹底根治。要做到:重點評講、糾錯講評和辯論式講評相結合,或者讓學生講題,給學生排疑解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2、要練到位,學生做題的全過程實施細心觀察,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上下功夫。
精選習題,注重綜合。復習中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選有一定的代表性、層次性和變式性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訓練答題規(guī)范,切實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確解題思路的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使用規(guī)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其次,要使學生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為此:
(1)建立學生疑難點檔案,明確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精選針對性習題,用小型綜合題訓練能力,對學生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實效性。
(2)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是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3、要改到位,凡是學生練過的東西都要評改,老師或詳或略都要有評價,不要留下重視漏洞,評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讓學生在互相批改作業(yè)中發(fā)現問題,改正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4、要補到位,步步為營;落實滿分卷制度,針對考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拓展訓練,必須到達滿分。
5、要畫到位,堅持畫好兩幅圖(中國。世界輪廓圖),堅持看圖,練好地理學習的基本功。
6、落實到位,盯住學生,盯準學生,摸清每個學生的增分點,因材施教,落實補差。
(二)、克服六種不良傾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
(2)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
(3)克服不調查學情,不研究學生,對某些影響教與學的現象抓不住或抓不準,教師“頭頭是道,夸夸其談”,學生“心煩意亂”,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了偏差。
(4)克服高原現象。在復習中“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于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
(5)克服只練不講或只講不練。
(6)克服學情抓不準,講評隨意,杜絕對答案式的講評。必須做到評前認真閱卷,評中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的結合,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
五、復習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重視復習觀念的更新,不走過去“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題已經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復習內容就應該從單純復習知識轉向“知識加方法等于能力”,復習方法也必須從“復習課”轉向“復習活動”。
(2)復習活動包括:
教師講解(講中有啟發(fā),聽中有思考),學生動腦(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歸納演繹、總結概括),學生動手(繪圖、列表、列關系式、結構式),學生動口(提問、答問、討論、交流)以及閱讀查詢資料等。復習活動不能等同于講新課。
2、要重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學習新課那樣搞機械重復。
(1)整理知識系統(tǒng):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tǒng)表。
(2)總結知識規(guī)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變化規(guī)律等應進行總結。
(3)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4)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5)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如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6)歸納知識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歸納,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qū)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tǒng)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1)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guī)律總結,圖像判斷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2)要動態(tài)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fā)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