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高中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是這個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終考試時看到成效,如果對某一科目感興趣或者有天賦異稟,那么學習成績會有明顯提高,若是學習動力比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積極的影響或刺激,分數(shù)也會大幅度上漲。更三高考高三頻道為你準備了《高三下冊化學知識點歸納》,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篇一】高三下冊化學知識點歸納
(1)弱堿陽離子只存在于酸性較強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等均與oh?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陰離子只存在于堿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與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陰離子在酸性較強或堿性較強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們遇強酸(h+)會生成弱酸分子;遇強堿(oh?)會生成正鹽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陰、陽離子能相互結(jié)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的鹽,則不能大量共存:ba2+、ca2+與co32?、so32?、po43?、so42?等;ag+與cl?、br?、i?等;ca2+與f?,c2o42?等。
(5)若陰、陽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al3+與hco3?、co32?、hs?、s2?、alo2?等;fe3+與hco3?、co32?、alo2?等。
(6)若陰、陽離子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fe3+與i?、s2?;mno4?(h+)與i?、br?、cl?、s2?、so32?、fe2+等;no3?(h+)與i?、s2?、so32?、fe2+等;clo?與i?、s2?、so32?等。
(7)因絡合反應或其它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fe3+與scn?;al3+與f?等(alf63?)。
(8)此外,還有與al反應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時一定不含no3?);水電離出的c(h+)=10?13mol/l(可能為酸溶液或堿溶液)等。
【篇二】高三下冊化學知識點歸納
一、基本概念
1.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有固定組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
2.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是兩性氧化物或兩性氫氧化物
4.鹽和堿反應一定生成新鹽和新堿;酸和堿反應一定只生成鹽和水
5.得電子能力強的物質(zhì)失電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屬元素原子氧化性較弱,其陰離子的還原性則較強
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都能從酸溶液中置換出氫
8.標準狀況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與CO2中所含碳原子總數(shù)約為NA
9.碳-12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2,碳-12的摩爾質(zhì)量為12g/mol
10.將NA個NO2氣體分子處于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約為22.4L
11.25℃時,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shù)目為0.2NA
12.常溫常壓下,32g氧氣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溫同壓,同質(zhì)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14.反應熱ΔH的大小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反應的快慢有關(guān)
15.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決定了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
16.膠體能產(chǎn)生電泳現(xiàn)象,說明膠體帶有電荷
17.向一定溫度下足量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wg硫酸銅粉末,攪拌后靜置,溶液的濃度和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硫酸銅變?yōu)镃uSO4·5H2O,其質(zhì)量大于W×250/160g
二、基本理論
1.原子量是原子質(zhì)量的簡稱
2.由同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陰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3.核外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大
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e-結(jié)構(gòu)
5.同一主族元素的單質(zhì)的熔沸點從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氫化物的熔沸點一定升高
6.核電荷總數(shù)相同、核外電子總數(shù)也相同的兩種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離子;(5)分子和離子;(6)陰離子和陽離子;(7)陽離子和陽離子
【篇三】高三下冊化學知識點歸納
一、高中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guān)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fā)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jù)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wǎng)→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fā)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nèi)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高中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zhì)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zhì)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三、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chǎn)生的泡沫涌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四、常見物質(zhì)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jié)晶和重結(jié)晶:利用物質(zhì)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zhì)轉(zhuǎn)化成所需要的物質(zhì):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氣體雜質(zhì)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wǎng)吸收O2。
9.轉(zhuǎn)化法:兩種物質(zhì)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xiàn)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zhuǎn)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