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高考中屬于高頻考點,下面我們進行歸納總結。
中國近代史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到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xiàn)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xiàn)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xiàn)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高考中屬于高頻考點,下面我們進行歸納總結。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影響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革命任務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主要內容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主要內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主要內容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jīng)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主要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至19世紀80年代 ,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主要內容1.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chǎn)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影響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2.此后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主要內容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zhàn)略要地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影響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占領地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鎮(zhèn)壓人民的工具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shù)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中俄蒙協(xié)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tǒng)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中英續(xù)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xù)訂旅大租地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于北京)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中英煙臺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臺;中國與英國)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臺)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lián)自愿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后未完全兌現(xiàn),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愿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后,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