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與文官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同屬于政治組織制度的范圍??婆e制度是一種人才的選拔考試制度,它既包括對文官的選拔,也包括對武官的選拔;而文官制度則屬于人事組織制度,它不僅包括官員的選拔任命,還包括對官員的考核、獎懲等內容。
科舉制與文官制度的比較西方國家借鑒科舉制度,并加以改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官制度??婆e制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還是現(xiàn)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起源。追溯科舉制的起源,我們的目光落在漢武帝元朔五年興太學抄的事件,然而,進一步的考據(jù)和推證掩飾,太學的興立,不過是此前文翁興學的歷史和邏輯結果。文翁興學的結果是郡縣學,郡縣學是太學的文化制度基因模板,太學是科舉制的發(fā)端,科舉制被西方借鑒后,催生了我們今天所精通的現(xiàn)代西方文官制度。也就是說,文翁興學是現(xiàn)代西方文官制度最古老的東方淵源。
科舉制對文官制的影響現(xiàn)代西方文官制度源自中國的科舉制。歐美各國在18世紀以前,文職官員的選用,或實行貴族世襲制、君主恩賜制,或實行個人贍拘制、政黨分肥制。這些文官任用辦法不可避免都會導致任人唯親,帶來結構性的腐敗,使各種平庸之輩充斥政府之中,而因政黨更迭大批撤換官員還會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蕩,影響工作的持續(xù)性。
而我國的科舉制度倡導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取,政權向平民開放,標榜公正取士,唯才是舉。因此,當西方了解了我國的這么一種文官制度后,大為贊許,進而仿效,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因為科舉制度體現(xiàn)“機會均等”原則,這正適合了在資本主義啟蒙時期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思想家的思想,比起貴族等級制、君主賜官制等選官制度,科舉選士無疑具有優(yōu)越性。由于中國科舉考試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試制度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促使,西方國家在19世紀前后紛紛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