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當(dāng)中的“遺”代表的是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該成語出自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主要用來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路不拾遺的具體用法1.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圣人。
2.唐·鄭棨《開天傳信記》:“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p>
3.漢·賈誼《新書·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4.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兩 川 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5.明·施耐庵《水滸傳》首先回《張?zhí)鞄熎盱烈吆樘菊`走妖魔》: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萬民樂業(yè),路不拾遺,戶不夜閉。
路不拾遺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近義詞:夜不閉戶 道不拾遺 拾金不昧 霽月光風(fēng)
反義詞:見財起意 巧取豪奪 神州陸沉 渾水摸魚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