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藝成而大旱,蓋無所用,乃棄而學為秸槔。又三年藝成而大雨,桔槔又無所用,則又還為蓋焉。未幾而盜起,民盡改戎服,鮮有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
(郁離子見而嗟之曰“是殆類漢之老郎與,然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藝事繇已之學,雖失時在命,而不可盡謂非已也。)
越有善農者,鑿田以種稻,三年皆傷于澇。人謂之宜泄水以樹黍,弗對,而仍其舊。其年乃大旱,連三歲,計其獲則償所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選自《郁離子》)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字在文中的含義。
(1)未幾而盜起 (2)鮮有用蓋者
(3)人謂之宜泄水以樹黍(4)計其獲則償所歉而贏焉
2.解釋下面句子中“為”的含義
(1)然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2)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3)炮臺悉為夷據(jù)《三元里抗英》 (4)為其來也《晏子使楚》
3.翻譯句子。
未幾而盜起,民盡該戎服,鮮有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
4.鄭之鄙人無論是學習為蓋,還是學習為桔槔,結果都沒有派上用場。直至想學為兵,又已經老矣,從中可以得到什么道理?
5.粵地那個善于耕作的農民與鄭之鄙人有何不同之處?
6、上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1.(1)不久。(2)少。 (3)種植、栽培。(4)抵償、償還。
2.(1)做 (2)向 (3)被 (4)當
3.不久,盜賊四起,人們都改穿軍服,很少有用雨具的。他又想學做兵器,可是自己已經老了。
4.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著眼于長遠考慮.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否則會——事無成。
5.鄭之鄙人只從眼前利益出發(fā),結果連續(xù)失敗;粵地農民做事堅持始終,結果不僅能抵償往年的歉收,還能有些贏余。
6、防患于未然。
釋
1.之:助詞
2.鄙:邊遠地方
3.蓋:雨具
4. 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
5.戎服:這里是指穿軍裝
6.鮮:很少,極少
7.殆:大概:差不多
8.盜:對反叛者的貶稱
9.兵:兵器
10.贏:有余利
11.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干旱時準備船只,夏天準備冬天穿的衣服,指事先做好準備。具:準備
12.弗:不
13.償:補償
14.未幾:不久
15.“而”仍其舊:順接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