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①。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②。
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③?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④?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釋 ①得士:謂取得士的擁護(hù)。歸之:歸附他。
②“而卒賴其力”二句:《史記·孟嘗君傳》:“秦昭王聞其賢……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為秦相。因左右毀之,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蠂L君一狐白裘已獻(xiàn)昭王。時客中有能夜為狗盜者,遂夜入秦宮取所獻(xiàn)狐白裘轉(zhuǎn)奉幸姬,幸姬求于昭王,孟嘗君得出,即馳去。夜半至函谷關(guān),關(guān)隘規(guī)定:雞鳴始出客。孟嘗君恐追者至,時遇客中有能為雞鳴者,致使民間之雞皆鳴,遂得出關(guān)脫險?!本渲兄复恕?/p>
③特:只是。雞鳴狗盜之雄:雞鳴狗盜之徒中的豪雄。
④擅:占有。南面而制秦:面向南方坐著而制伏秦國。按古代君臣相見,君坐北向南接見臣子,故云。
◇鑒賞 本文是王安石讀《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后所寫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讀后感,旨在破“孟嘗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見,指出雞鳴狗盜之徒并不能作為國家的棟梁之“士”,進(jìn)而提出真正的人才應(yīng)該具有經(jīng)邦濟(jì)世的雄才大略。
文章先擺出傳統(tǒng)看法,接著立即對這一論調(diào)提出異議,對上述事例予以正名,予以批駁。繼而筆鋒一轉(zhuǎn),再從反面剖析。結(jié)尾再申本意,說明關(guān)鍵所在,并與開篇相襯照,徹底批倒“士以故歸之”的傳統(tǒng)見解。真是言簡意賅,醒人耳目。
王安石以政治家、改革家的敏銳目光,抒發(fā)讀史后的一時之興,故能透過表象,察其實質(zhì),明辨其是非。其目的是重新立論,為歷代之“士”正名,從而突出“士”對于安邦治國的重要作用,以及得“士”之難,足可為人君借鑒。這一鮮明的論題,不僅一反常調(diào),也大大突破了司馬遷的見解,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功不可沒。這其中,亦當(dāng)含有作者以“士”自喻之意。
全文不足90字,卻起承轉(zhuǎn)合,抑揚頓挫,字字警策;又充滿激情,峭硬勁折,蘊意豐厚,耐人尋味。
◇妙評 鑿鑿只是四筆,筆筆如一寸之鐵,不可得而屈也。讀之可以想見先生生平執(zhí)拗,乃是一段氣力。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五
文不滿百字,而抑揚吞吐,曲盡其妙。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卷十一
陡絕處全在一結(jié),然欲取陡勢,須向前迤邐處先安頓得地步好。
——清·呂留良《古文精選·王文》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