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當道義,妙筆著文章,我相信是對記者最大的褒獎。2021年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好記者講好故事》,定于11月7日(星期日)晚8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1央視好記者講好故事直播觀后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切都顯得那么平靜。所以,當噩耗傳來的時候,我是不信的。但殘酷的新聞迅速出現在了各大媒體平臺——重慶電視臺的直升機在執(zhí)行航拍任務時不幸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蔣亞,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蔣亞和宋昊恩是重慶廣電航拍事業(yè)中的黃金搭檔,有人說,“他們就是為航拍而生的”。他們多年來所拍攝的《鳥瞰新重慶》,以其超低空穿行、橫跨90度的拍攝畫面令人驚嘆折服,成為所有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經典。
每一次航拍對于宋昊恩和蔣亞來說,無疑都是一場戰(zhàn)斗。他們必須透析重慶各種地形地貌,制定詳細計劃,應對各種氣候。一天可能會飛行9個小時,在狹窄的機艙里,蜷縮著一動也不能動。昊恩患有高血壓,但降壓藥有利尿作用,為減少飛機的起降,他在航拍時從不吃藥。蔣亞因為高強度的航拍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15年9月13日中午12點多鐘,昊恩給我發(fā)了一張他在飛機上拍攝的照片,說天氣不理想、有點失落。我萬萬沒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給我最后的聊天記錄。十幾分鐘后,飛機失事了。有著雄鷹夢想的昊恩和蔣亞,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層之上。
最初看他們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時,這畫面上寫著美,寫著國家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化。而現在,我看到這畫面上分明寫著記者的責任和擔當。而在中國,用生命踐行承諾、用忠誠守護使命的記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蔣亞……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創(chuàng)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終沖在新聞第一線的高思杰,歷時9年寫數篇內參為一起冤案平-反堅持不懈的湯計……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為他們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聞界前輩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為人民在哪里,新聞就在哪里!做記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的新聞在前面等著我們。
為學習貫徹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下午2點30分,第_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走進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為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融媒體中心部分采編播人員參加了活動。
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等新聞單位的15位記者,講述了他們在職業(yè)生涯中的親身經歷和故事,回憶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yè)績,細談了工作中的內心感受,用小故事展現了大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把群眾訴求解決好,把群眾利益維護好,把群眾工作做深些,把群眾情緒疏導好”。人民日報社讀者來信編輯室副主編張洋動情地講述著記者跟隨農民工討工資以及歷時3個月解決回遷戶20年沒辦成房產證的故事,讓大家產生了“只要讀者有需要,我們就出發(fā)”的強烈共鳴。
“在危險的現場哪個人不是媽媽的寶貝兒女,但堅守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鄙轿鲝V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孫夢醒說:“要成為一名好記者,除了要在危險中去堅守,更要在平凡中去發(fā)現,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百姓故事,只有堅守初心才做得好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我從事電視新聞工作10個年頭,從烏克蘭、敘利亞的戰(zhàn)役到時政報道的舞臺,我更加感受到我們祖國所發(fā)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敝醒霃V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央視時政新聞部編輯王鵬飛激動地講述著新中國70華誕時8秒鐘的細節(jié),這8秒鐘不允許有任何失誤,這8秒鐘是新聞人無數次演練后立下的軍令狀。新聞人永遠貼近現場、永遠與祖國的心跳同頻共振,用心、用情、用功地投身于偉大的新聞事業(yè),這就是媒體人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無愧于天地,唯一愧對的是家人。來自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的姜超楠,為大家講述的是在西藏戍邊執(zhí)行任務時為救戰(zhàn)友而失去生命的胡永飛,他犧牲時孩子16個月大,只見過爸爸一次,當時拍了一張合影。為了不讓孩子的成長有失去爸爸的痛苦,這件事胡永飛的妻子瞞了10年。
那些在平凡崗位上綻開的絢爛花朵,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啟迪著大家深沉的思考,真情的演講讓不少人流下了眼淚。大家不僅感受到了傳媒人的追求與情懷,也對新時代如何講好中國好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敬業(yè)與家業(yè)的三個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販的故事。
時光回到1996年。那是一個滴水成冰的冬日,為了解城市賣菜人的生活狀況,我,一個剛工作的小女孩,獨自一人跟著陌生的菜販,深夜去批發(fā)市場購菜、白天又到農貿市場賣菜,從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勞之余,一個溫暖的細節(jié),至今印在我腦海:那天凌晨,剛剛還在為一毛兩毛精打細算的菜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熱情地邀我在小攤上吃了一頓熱乎乎的青菜面,我搶著去付錢,他卻立刻跟我翻了臉:“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給我最深的感動!帶著情感一揮而就的《與菜販馮學至同行一晝夜》,讓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獲了江蘇省好新聞一等獎。18年過去了,我還在路上,始終關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撈沉沒的聲音,成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縣長的故事。
2007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環(huán)保廳采訪,偶然聽說廳長要去省監(jiān)察廳,對治污不力的灌南縣長進行“聯(lián)合約談”。 我立刻斷定這是條“鮮活好魚”,就自己跑到廳長辦公室,死磨硬纏獲得了獨家采訪的機會。
“問責政府現場直擊”見報后,在全省激起強烈反響。被問責的陳縣長此后被調任巿環(huán)保局局長。不少人戲稱我“一篇報道挑落了一個縣長”。3年后,“不打不成交”的陳局長在接受本報回訪時這樣說道,“問責的具體日期我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他更發(fā)自內心地說,發(fā)展經濟一定不能給當地留下污染的爛攤子。這樣的轉變,何嘗不是對新聞價值的最好肯定?
直面熱點,直擊痛點?;赝?0年職業(yè)生涯,最讓我滿足的,是自己的纖弱之筆,能夠擔當記者的應有之責,推動社會的點滴進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對6歲的女兒,我常常感到"愛不夠”的歉疚。因為她,可以說是我歷經磨難才得來的。
永遠不會忘記!2002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懷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趕到江浦的江灘上去采訪,鄉(xiāng)間小道,一路顛簸,采訪結束,我發(fā)現自己流血了……而這一次失去孩子,帶來此后多次懷孕不順,成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準備再次懷孕,醫(yī)生卻給出了這樣的診斷:“因上次流產損傷嚴重,可能懷不上了”,頃刻間如五雷轟頂,短短幾天,我的雙鬢竟然長出了白發(fā)!
意外的是,在悲傷焦灼中,我卻懷上了。然而,快七個月時,這個讓我滿懷期待的孩子忽然早產了,我哭著請醫(yī)生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但最終孩子仍離我而去……
兩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懷孕失敗。
那些年,領導同事都勸我多注意休息,但對新聞事業(yè)的摯愛卻讓我不愿懈?。何乙贿厛猿址泵Φ墓ぷ?,一邊擠出時間看中醫(yī),天天喝苦澀的中藥,常常背著醫(yī)院代煎的藥包去出差……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2008年,距離我第一次流產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個月為代價,才換來了這個心肝寶貝。
孩子出生的剎那,我發(fā)誓一定要將全部心力撲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兒出生6年來,我6次獲得省級好新聞一等獎。榮譽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兒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點多回到家中,女兒驚喜地撲上來,“媽媽,你怎么回來得這么早啊!”
此愛綿綿,此憾千千。雖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兒還是給了我最好的回報。此刻,我的腦中映現出這樣一個鏡頭:躺在爸爸懷中撒嬌的女兒,看到床的另一頭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過來悄悄哄我:“媽媽,我不跟你睡一頭,其實是怕爸爸腳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2021央視好記者講好故事直播觀后感最新【三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