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昌工程學院專業(yè)介紹
科類 | 專業(yè) | 學制 |
理工 | 水利水電工程(國家專項) | 四年 |
理工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專項) | 四年 |
理工 | 機械設(shè)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國家專項) | 四年 |
理工 | 土木工程(國家專項) | 四年 |
理工 | 計算機類(國家專項) | 四年 |
文史 | 審計學(國家專項) | 四年 |
理工 | 水利水電工程(地方專項) | 四年 |
理工 | 機械設(shè)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理工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文史 | 審計學(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理工 | 土木工程(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理工 | 水利水電工程(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理工 | 計算機類(蘇區(qū)專項) | 四年 |
理工 | 機械設(shè)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文史 | 審計學 | 四年 |
理工 | 土木工程 | 四年 |
理工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理工 | 審計學 | 四年 |
理工 | 水利水電工程 | 四年 |
理工 | 計算機類 | 四年 |
理工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四年 |
理工 | 園林 | 四年 |
理工 | 地質(zhì)工程 | 四年 |
理工 | 測繪工程 | 四年 |
理工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四年 |
理工 | 農(nóng)業(yè)水利工程 | 四年 |
理工 | 風景園林 | 四年 |
理工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四年 |
理工 | 機器人工程 | 四年 |
理工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四年 |
理工 | 建筑學 | 五年 |
理工 | 自動化 | 四年 |
理工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 四年 |
理工 | 工程造價 | 四年 |
理工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理工 | 車輛工程 | 四年 |
理工 | 通信工程 | 四年 |
理工 | 城鄉(xiāng)規(guī)劃 | 五年 |
理工 | 英語 | 四年 |
理工 | 投資學 | 四年 |
理工 | 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 | 四年 |
理工 | 財務(wù)管理 | 四年 |
理工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理工 | 電子商務(wù) | 四年 |
理工 | 物流管理 | 四年 |
理工 | 應(yīng)用統(tǒng)計學 | 四年 |
理工 | 市場營銷 | 四年 |
理工 | 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 | 四年 |
理工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文史 | 新聞傳播學類 | 四年 |
文史 | 投資學 | 四年 |
文史 | 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 | 四年 |
文史 | 財務(wù)管理 | 四年 |
文史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理工 | 法語 | 四年 |
文史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文史 | 市場營銷 | 四年 |
文史 | 英語 | 四年 |
理工 | 翻譯 | 四年 |
文史 | 電子商務(wù) | 四年 |
理工 | 土木工程(中荷合作) | 四年 |
理工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韓合作) | 四年 |
文史 | 翻譯 | 四年 |
文史 | 法語 | 四年 |
藝術(shù)(不分文理) | 設(shè)計學類 | 四年 |
藝術(shù)(不分文理) | 音樂學 | 四年 |
理工 | 應(yīng)用電子技術(shù)(海軍) | 三年 |
理工 | 智能工程機械運用技術(shù)(武警) | 三年 |
理工 | 現(xiàn)代通信技術(shù)(武警) | 三年 |
理工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shù)(武警) | 三年 |
理工 | 數(shù)字媒體技術(shù)(武警) | 三年 |
理工 | 現(xiàn)代通信技術(shù)(火箭軍) | 三年 |
理工 | 電氣自動化技術(shù)(火箭軍) | 三年 |
二、南昌工程學院辦學特色
校訓
自強不息、格物致知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應(yīng)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白詮姴幌ⅰ斌w現(xiàn)了幾代南工人為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频奖究频陌l(fā)展而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校訓石
格物致知: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鄭玄注:“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致或為至?!?/p>
“格物致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边@是朱子對“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對于朱熹的解釋,我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絕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期望南工學子努力追求真理、獲取真知、腳踏實地、學以致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