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后感800字范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經(jīng)供參考。
當代中國青年最牛的背景,就是生逢盛世。我們肩負著重任,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早已是我們的責任。護國佑民,將之大任,而浩瀚的宇宙就像祖國的藍天,讓我們從航天知識學起,了解并學習祖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在“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中令我感慨方分,從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火箭神舟五號升空,成功繞地球十四圈,從2008年神舟七號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從2016年神舟十一號實現(xiàn)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的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到今年的神舟十三號載人火箭中的三位宇航員們刷新在軌飛行記錄183天,中國空間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獲得全面驗證。如此等等都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里程碑,從這一系列的里程碑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祖國的進步與未來,我相信我們總有一天會做到“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我明白了許許多多航天知識。在失重環(huán)境下將會導致宇航員們肌肉無力以及骨骼中的鈣質(zhì)流失,所以宇航員每天需要健身運動。宇航員們在穿過氣溫達到1200度的大氣層時為什么會平安無羌呢?在設計師設計返回艙時,就已準備好了。當艙外受到高溫時,用100多余種材料制作的防熱層就會啟動,而防熱層的內(nèi)部還夾著隔熱層,從而形成一個防熱罩。
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要作一個“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限、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少年?!笆旰澳ヒ粍?,只待今朝問鼎時?!痹谇宄勘霍[鐘吵醒,于燈火闌珊處穿梭。消逝的微光透過窗戶,灑在手中的試卷上。定理與公式,單詞與句型,枯燥乏味的書本上全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讓我們在沉沉的黑夜中,執(zhí)筆為劍、身披星芒,守護祖國的航天夢。祝愿我們在祖國的藍天上一鳴驚人、頂峰相見!加油吧!充滿青春的少年們,充諾熱血的少年們,充滿狂妄的少年們!
今天,看了“同上一堂思政大課”后聽著王院士給我們的講解,我對“航天逐夢”有了新的感悟。
古時候,“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飛天故事,已經(jīng)牢牢抓住了人們想要插翅而飛的心;李白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毙蜗蟮攸c出了中國“上天”之路的不易。從萊特兄弟發(fā)明第一架飛機到我們中國的“神舟十三號”發(fā)射成功并在太空生存了一百八十三天后成功返回祖國的大地。這期間,幾十年飛天之路的坎坷是無法言說的,多少次的失敗為如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縱觀中國飛天發(fā)展史,中國從1992年開始,中央就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2003年發(fā)射第一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楊利偉頂著巨大的風險進入太空,成功返回;2004年“神舟六號”飛船,實現(xiàn)兩人在軌多天飛行,飛船運行期間,兩名航天員進入軌道艙;2008年“神舟七號”兩名航天員配合實現(xiàn)了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神舟八號”飛船順利完成的多次變軌操作,并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剛性對接,實現(xiàn)了中國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2012年“神舟九號”三個人在軌飛行三天,首次由女航天員參與了航天飛行任務;2013三個航天員在軌執(zhí)行十五天任務;2016年有兩個航天員在軌飛行了三十天,驗證了二氧化碳凈化和電解質(zhì)水制氧技術,一直到2021年“神舟十三號”發(fā)射。
這幾十年來,有多少人為航天事業(yè)默默奉獻,這些人讓我們敬佩;我在此衷心祝賀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希望中國“飛天”之路越來越好!
飛離地球遨游太空,是中華民族很久以來的夢想,在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有人飛上、天空飛車等傳說,還有“鯤鵬展翅”“九天攬月”的奇妙想象服有激情和超凡想象的炎黃子孫,在千百年的歲月流傳之中,不斷地嘗試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愿望。
今天老師讓我們?nèi)タ戳恕爸袊臻g站,等你來出差”的視頻,兩位老師及幾位同學給我們帶了有趣的科學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機與環(huán)境工程技術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浚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關于航空航天的知識。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高二年級的陳孟濤,北航實驗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四班的易思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徐維樂,三位同學給我們講了他們自己的感想和感言。
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種火箭研究機構(gòu)成立,到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從古至今,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浩瀚宇宙的探索,赴九天,像蒼穹,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航天事業(yè)正蓬勃的發(fā)展。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五個能夠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早晨九時。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5號”飛船被送上太空,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嫦娥1號”,2019呢?!版隙?號”探測器實現(xiàn)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13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歷,歷經(jīng)進駐天宮,出艙漫步,天空授課,太空過年等多件大事,一百八十三天后,“太空出差三人組”在創(chuàng)造多個首次后,“摘星”歸來平安凱旋,這趟奇妙的太空之旅也在無數(shù)青年心里下種下了科學的種子。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知道了空間科學知識,深入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精神,增強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我感到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后感800字范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