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3月,周恩來在南開學校作《論名譽》一文,其中論及人們追逐名譽的后果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對此,你有何看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1915年3月周恩來在南開學校作論名譽一文材料作文800字的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1915年3月周恩來在南開學校作論名譽一文材料作文800字周恩來總理是一心為公鞠躬盡瘁的共產(chǎn)黨人的典范。少年時期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大志,青年時在南開大學寫下了《論名譽》等文章,表明了自己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人生觀。《論名譽》一文在論及名譽與風氣氣節(jié)的關(guān)系時,說:“若夫汲汲于名猶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譽之是謀,不遑計及實事,虛聲盜世,眩世眩俗,以淆亂風氣者,是名譽之罪人也?!笔前。魏螘r候,追名逐利都是要不得的。周恩來總理以自己“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君子之風,以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態(tài)度,獲得了黨和群眾的尊重和愛戴。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儒家尊崇以義制利的義利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寮沂莿諏嵉?,并不排斥名利,只是強調(diào)要遵守仁義這一社會道德。在面對義利甚至生死抉擇時,更多的仁人志士選擇了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為了魯國大治,孔子不懼三桓勢力,在國君的支持下,開啟“墮三都”等霹靂革新,曾讓疲弱的魯國雄起一時。后孔子雖被迫離開了魯國,仍不忘推行周禮仁政于周游列國的道路之上。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來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1935年,方志敏因叛徒出賣被捕,國民黨士兵想從他身上撈點好處,結(jié)果當他們捏遍所有衣角,只搜出了一只懷表和一支鋼筆,連一個銅板都沒搜到。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勸降,方志敏寫下《清貧》一文斷然拒絕。方志敏是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的優(yōu)秀代表,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革命誓言。
“當官就不要想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去做官?!焙推浇ㄔO時期,一些官員經(jīng)不住糖衣炮彈的侵襲,利欲熏心,喪失了黨性原則,以權(quán)謀私,腐化墮落,淪為黨和人民的罪人。有句話叫“色令目盲,利令智昏”,還有句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必將被人民唾棄摔垮。還有一些官僚主義深入骨髓的“官油子”,心里沒有人民群眾,要么不作為,要么亂作為,他們的齷齪伎倆,嚴重損壞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這些人按孟子的話講就是“失其本心”。
疫情加持,貿(mào)易戰(zhàn)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初現(xiàn)端倪,于是乎,水漲船高的“內(nèi)卷”現(xiàn)象此起彼伏,許多人對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趨之若鶩,將自己的臉面和初心踩在了腳底下。物欲橫流了嗎?并沒有,我們要揩除掉事物表面虛浮的泡沫,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看到歲月的正色和扛起社會的筋骨和脊梁。不要陷入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泥淖,不要變成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名利是物質(zhì)的,仁義是精神的;名利是短暫的,仁義是長遠的。有什么樣的義利觀就有什么樣的愛憎和境界?!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只有看淡名利,才能尋得內(nèi)心的一份寧靜。只有努力去做一個奮斗者和實干家,才能開拓出人生的廣闊天地。
【1915年3月周恩來在南開學校作論名譽一文材料作文800字】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