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是由張同道執(zhí)導,國廣東方網(wǎng)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同道真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嗶哩嗶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共同出品,池亦洋、王思柔主演的紀錄電影。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1
親愛的,就像你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或者是媽媽。
第一集:60分的父母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錫坤媽媽將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必然地會對孩子關注過多、干涉過多。
第二集:論二胎對一胎的殺傷力
表面上是談雨萌與妹妹的矛盾,實際上是她與父母的矛盾,這與父母的處理方式不無關系。
第三集:成長單行道
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不同抉擇
第四集:論獨處的力量
同樣是內向性格,一一的爸媽的處理方式讓她自由生長,長大后的她像個睿智的小女神。
“要求人是外向性格的這件事,首先他肯定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緊密地抱團在一起,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
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對內向性格人來說是有點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yōu)點,比如說,能更好的思考和沉淀,所以人當然是能外向和內向最好,那樣他就擁有這兩個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第五集:朋友這件事,論“怪力少女”
其實生活給我們的答案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我們本來以為孩子是個泥巴,我們怎么捏孩子就是什么樣,很長時間我們都過于強調教育的作用,在這種想法下我們把教育的措施也使用得非常強硬,對孩子壓制得較多。他在父母的強力下被迫改變,當他一強大后,又回去了,而且時間證明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東西未必好。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2
教育是頭等大事。第一次寫長評,想把每個孩子說一遍。
其實很看好錫坤成為一個科學家。性格耐得住寂寞,有鉆研精神,家庭條件也很充足。錫坤媽媽真的偉大,為了孩子幾乎放棄了自己十幾年的個人時間,但我并不想成為她甚至有點害怕。如果為了一個孩子要付出這么多我可能會放棄當母親的想法。
第二集,談雨萌和柚子之間的關系深有體會。反思了一下自己當年是不是也像這樣叛逆。不過我媽好像是不太在意這些的,第一次當母親遇到孩子青春期可能也是不知所措吧,這一點很是佩服談爸媽。根據(jù)我的經(jīng)歷。其實青春期過了之后,談跟妹妹的關系會變好的。
最羨慕劉嘉陽了,從小就受人矚目。其實大樂樂也是這種人吧,創(chuàng)造力強,很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看好他們。不過可能我們大多數(shù)是梁昊天這種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的長大,按部就班的升學,思考了一下自己適合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或許還是前者更適合。
最想說的還是一一,真是太喜歡這個小姑娘了,尤其是小時候在芭學園不跟人交朋友的那一段。一一的獨處跟辰辰不一樣。一一是主動的,而辰辰是被動。很心疼辰辰,不知道為什么覺得她是被社會忽略的一類人,總覺得有我的影子。她有很多別人看起來特殊的愛好,可能對這個世界有種抗拒心理。一一一直有自己的想法,氣質出眾。如果要養(yǎng)一個女兒一定要向一一學習?;蛘哒f我也很想成為這種人。
再說些其他的。我國的教育資源真是太失衡了!看到劉嘉陽和梁昊天小學四年級就拍微電影那里真是受到了驚嚇。想到高二班里流產(chǎn)的微電影,覺得這些帝都孩子得天獨厚。另外每個父母在繁忙的工作的同時,還要為孩子付出心血,真的十分辛苦。很佩服他們。
最后膜拜大李老師。教育工作不好做啊。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3
其實挺詫異的,這些十幾歲出頭的零零后們大多數(shù)都對自己認識很深刻,如劉嘉陽、辰辰、樂樂。他們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適合什么,尤其是,她懂得通過剖析自己來解釋自己小時候的一系列行為,她語氣總是平靜,卻實際上內心力量很強大,她在長大中慢慢懂得在群居社會中與人相處的重要性,也依舊堅守享受獨處的自我,她擁有比同齡人甚至比她年齡更大的人更多的對于自我的探尋對于事物的思考,的確是讓我驚訝的。
十年,鏡頭記錄了從同一個“芭樂園”走出的稚嫩孩童們的不同的人生軌跡,他們擁有不同的性格,選擇不同的人生,成長成不同的少男少女,就像每一個人的成長一樣,都大徑不同。有一臺攝像機來記錄他們的成長,也是讓我們回顧自己吧,思考那么多年的歲月里我們的改變與成長。很喜歡紀錄片只是把他們的成長展現(xiàn)在熒幕上,而不是做出任何的情感傾向的剪輯,將思考留給看的人,紀錄片只是記錄。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4
當一個初中畢業(yè)生脫口而出:我現(xiàn)在要去追尋我的天命,給人的震撼大體來自于古人說的:五十六十知天命,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墓旁挵伞?/p>
一個16歲的少年,未經(jīng)歷過世事的磨練,到古人說知天命的年齡還有30多年的光陰,太輕易的將天命掛在嘴上,突破了本身閱歷的限制,但用力過猛的.痕跡太明顯。借用一句話,他太像父母期望中的樣子了,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慧則慧已,震撼之余讓人惶然。
天命是一個太過于虛無縹緲的詞匯,除非一輩子走過去,對世事有所洞察體悟,否則誰能說得清楚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大部分的人一輩子的天命也不過是過過平常日子,生命中的重要節(jié)點連串起來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上學畢業(yè)工作結婚生子退休。劇中的各位早慧少年也脫離不了這個窠臼。無非是在此地讀書還是海外讀書,修感興趣的專業(yè)還是熱門專業(yè),是去是留的不同選擇罷了。諸如此類的的選擇,本身未能脫離旁人目光的影響,遠不到觸及天命的程度。
經(jīng)歷過的人大概都知道,很多人的選擇是突破不了限制的。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讀過的書、經(jīng)歷過的事情,大體形成了你身邊的環(huán)境,這對于你既是一種社會環(huán)境支撐,也是一種束縛。循著他人期望成長,是對自我的一種忽視,后期反彈起來是很可怕的。那么多成績優(yōu)異的少年,進入大學后都“墮落”的令人扼腕。而天命是在經(jīng)歷這一切之后的一種自醒。宋代詞人蔣捷的《聽雨》正好對此有所詮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他人即地獄。而追尋天命之路,大概往往存在于逆著眾人目光的方向吧。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5
用心的紀錄片,真的記錄了十年!可以說央視的紀錄片水準越來越高了,這部紀錄片真的各個年齡層都能看,父母可以看教育,而孩子看到了童年!舍不得長大的我們!
《零零后》第二集中,萌萌媽媽一回想過去那個甜美粘人的女兒就潸然淚下,而萌萌說“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會為我難過,也許是我長得太快了”。而錫坤媽媽想把兒子推出去獨立,自己也渴望一份自我空間,但屢屢又不忍放手。錫坤說“長大就意味著要離開”,媽媽說“不會離開的?!边@個度可能是很多家長難以把握的。成長就是孩子用一個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零零后》探討的是一些普遍的關系。有的觀眾說我們只關注了北京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孩子,這個跟我們第一部影片是從芭學園出發(fā)有關系。芭學園作為教育理念較具實驗性的幼兒園,當時大膽選擇芭學園的家長都是非常重視幼兒階段的教育,希望給孩子提供自由發(fā)展空間的。然而,《零零后》如果除開地域和家庭背景,有一些話題其實是永恒的。比如媽媽和兒子之間執(zhí)手放手的親子關系,二胎家庭兩個孩子之間的親疏關系,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選擇問題,獨處和群居的哲思,對朋友以及圈子的態(tài)度,青春期的困惑。這些我想是從我這代人開始就伴隨成長的關鍵詞。不同的是,00后更為個性鮮明,思想獨立,自主選擇生活。所以你聽見一一說“我有權利這樣”,梁昊天說“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傳統(tǒng)體制”,辰辰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我會堅持走下去”,樂樂說“我現(xiàn)在就是要去追求我的天命”。有別于幼兒園時期的天真爛漫,童言無忌,小學時代的孩子自我意識還在形成之中,對鏡頭較為敏感和回避。今天的孩子們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們的鏡頭前的他們顯得自信而舒展。這一次,孩子們和我們的談話涉及教育、人生、家庭、信仰,甚至對自己成長軌跡的解讀頗具反思精神。辰辰說“我過去就這樣,現(xiàn)在還這樣,我挺驕傲的。”一一說:“我很佩服自己小時候,不交朋友的勇氣?!卞a坤說“我想成為科學家,我覺得自己具有科學家的潛質?!标惶熘锌己蟾赣H去騎行,經(jīng)歷了暴雨、逆風之后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在這個越發(fā)功利、喧囂的世界,有個孩子愿意堅持自我,有個孩子愿意獨處、沉淀自己,有個孩子想做科學家,有個孩子不畏艱苦、逆風前行……這本身就讓人動容。
安靜的力量——如何看待內向性格
無意間找到這種記錄成長和教育題材的片子,就一口氣看完了5集。這當中,有感動,有思考,也有爆笑不止,更多的是看到內向者的影子。
錫坤的媽媽是那種很努力的媽媽,一直在想著給錫坤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呵護。由于照顧孩子,媽媽曾經(jīng)離職一年來全身心投入到這種教育中,媽媽也說了,她在其中得到的滿足感要遠遠大于不能好好照顧的遺憾感。她會送錫坤到教室,她做的尤為努力,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恨不得把自己掏空來奉獻給孩子。錫坤呢,在這種母愛的包圍下,只能按照母親的命令去執(zhí)行。他幾乎沒有表達自我想法的空間,甚至自己不太情愿表演魔術的想法也沒有得到他媽媽的理解。他內向,需要更多的時間獨處,不想擁有過多的關注,但是他媽就沒辦法理解。他媽只是為了他好,認為內向的人不好,去一次次地強迫他去表演,表面是上看是去鍛煉他,樹立他的信心,實際上是增加他的緊張和焦慮。
一一同樣也是內向性格的小孩,她和錫坤的不同在于,她對內向性格的理解要深刻的多。一一從小就認為自己喜歡一個人玩,自己安靜地待著,不需要朋友的陪伴。她能在獨處中享受到自在和樂趣,連吃飯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身上有著一股近乎神秘的高貴。這跟她的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她的父母都是安靜和需要獨處的人,他們對這種內向的小孩有著更多的理解,是不需要刻意去改變內向性格的,這是很多家人都做不到的。可以看到,這種對內向性格有著包容的家庭,小孩也會成長得很快樂。
辰辰的內向性格更多體現(xiàn)在對友誼的忠誠,這是這部片子里其他內向小孩沒有展現(xiàn)的。辰辰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會在門口早早地等著南德的到來,即使是在下雪的冬天,也不為老師的建議所動。后來,南德離開,她依然掛念著這份友誼,遵守著仿佛是自己給這份友誼的承諾,每天在門口等待,她用這份堅持守護著這份友誼。長大后,她仿佛厭倦這個戴著面具的世界,作為一個旁觀者冷靜地看待這個世界。她把情感更多地寄托在大自然和動物身上,用攝影來記錄下大自然的真,用這份真來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
內向性格的路向來都是漫長的,這種性格在很多人的執(zhí)念里是“話少”,“不擅長與人溝通”,“高冷”的代名詞。由于其比例只是外向性格的三分之一,更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甚至很多本身是內向性格人,也在本能地排斥,把自己偽裝成外向的人,從此脫下內向的外衣,成為他人口中的正常人。一一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家人的接納和自己的成長,可以不必逃避和遠離自己的性格。就像一一說的,“要求人是外向性格的這件事,首先他肯定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緊密地抱團在一起,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對內向性格人來說是有點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yōu)點,比如說,能更好的思考和沉淀,所以人當然是能外向和內向最好,那樣他就擁有這兩個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東西?!?/p>
《零零后》觀后感作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