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高中地理 | 我國重要的十大地理分界線,考試時要分清!

          Ai高考 · 高考綜合信息
          2019-10-08
          更三高考院校庫

          一、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隨著進城務(wù)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隨著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fā)”政策,使西部地區(qū)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qū)人口密度一般比內(nèi)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yè)比較發(fā)達,人流量大,氣候適宜。

          西部高原地區(qū)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昆侖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huán)境相對比較惡劣。

          二、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

          西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經(jīng)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區(qū)界線

          1.內(nèi)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內(nèi)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云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四、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qū)分界線):

          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界線):

          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界線):

          從大興安嶺西坡經(jīng)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qū)與干旱區(qū)界線):

          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qū)與干旱區(qū)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

          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

          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qū);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qū)都比較干旱。

          6.季風(fēng)氣候區(qū)與非季風(fēng)氣候區(qū)的分界線:

          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fēng)區(qū),在季風(fēng)區(qū)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tǒng)控制,盛行偏北風(fēng),氣候干冷,夏季受低壓系統(tǒng)控制,盛行偏南風(fēng),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fēng)區(qū),氣候干旱 。

          五、河流界線

          1.外流區(qū)和內(nèi)流區(qū)的界線:

          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①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③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④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⑤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⑥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⑦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六、三大自然區(qū)界線

          1.東部季風(fēng)區(qū)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qū)與東部季風(fēng)區(qū)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qū)的北部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界線:

          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jīng)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七、自然區(qū)內(nèi)部界線

          1.東部季風(fēng)區(qū)內(nèi)部自然地區(qū)界線

          ①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qū)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

          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qū)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內(nèi)部自然地區(qū)界線。

          內(nèi)蒙古溫帶草原地區(qū)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qū)的界線:

          賀蘭山一線,相當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八、農(nóng)業(yè)活動界線

          1.牧區(qū)與農(nóng)耕區(qū)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

          此分界線以東為農(nóng)區(qū),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qū),放養(yǎng)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qū)與早作區(qū)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

          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nóng)區(qū)畜牧業(yè)分布區(qū),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qū)畜牧業(yè)分布區(qū)。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九、行政區(qū)界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qū)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陜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十、海洋的分界線

          我國我國的四大領(lǐng)海從北到南: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渤海與黃海分界線:

          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 

          2.黃海與東海分界線:

          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 

          3.東海與南海分界線:

          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 。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具體如下:

          渤海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里;黃海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東海面積約為77萬多平方公里 :南海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

          十一、綜合地理界線

          1. 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1)氣候:

          ①大致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界線

          ⑤溫帶季風(fēng)與亞熱帶季風(fēng)的分界線

          ⑥≥10℃積溫4500℃等值線經(jīng)過地

          (2) 地形:

          ①黃土高原與漢水谷地的分界線

          ②漢中谷地與渭河谷地的分界線

          ③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3)河流:

          ①河流有無結(jié)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線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4)土壤:棕壤與黃棕壤的分界線

          (5)植被及自然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及對應(yīng)自然帶的界線

          (6)農(nóng)業(yè):

          ①農(nóng)業(yè)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②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的分界線

          ③水稻和小麥雜糧的分界線

          ④柑橘和蘋果的分界線

          (7)區(qū)域劃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淮河:大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小結(jié):

          秦嶺淮河線,南北農(nóng)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征變,北河汛期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xiàn)。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2. 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cè)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1)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2)季風(fēng)區(qū)與非季風(fēng)區(qū)分界線

          (3)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4)牧區(qū)與農(nóng)耕區(qū)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5)內(nèi)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6)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7)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8)地勢:地勢二、三階梯分界線

          (9)地形:內(nèi)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分界線

          (10)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季風(fēng)氣候的分界線

          (11)干濕地區(qū):半干旱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3. 長城

          (1)我國古代牧業(yè)文化與農(nóng)業(yè)文化分界線

          (2)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3)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4)年降水量400mm線

          (5)半濕潤區(qū)與半干旱區(qū)分界線

          (6)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7)年積溫3500℃線 .

          4. 太行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3)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與海河流域的分界線

          (4)省區(qū):山西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

          5. 巫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3)省區(qū):四川省與湖北省的分界線

          6. 橫斷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3)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與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的分界線

          (4)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7. 武夷山

          (1)地形區(qū):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的分界線

          (2)省區(qū):江西省與福建省的分界線

          8. 天山

          (1)地形區(qū):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

          (2)溫度帶: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3)區(qū)域劃分:南疆與北疆的分界線

          9. 昆侖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線

          (3)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自然分區(qū):青藏高寒區(qū)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

          10. 陰山

          (1)季風(fēng)區(qū)與非季風(fēng)區(qū)的分界線

          (2)溫帶季風(fēng)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3)內(nèi)、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11. 南嶺

          (1)地形區(qū):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與江南丘陵的分界線

          (2)河流流域: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12. 祁連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青藏高與內(nèi)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3)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自然分區(qū):青藏高寒區(qū)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

          13. 大婁山

          (1)地形:云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14. 雪峰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qū):云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的分界線

          2022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相關(guān)內(nèi)容

          高考資訊推薦

          高考綜合信息

          更三為2022級考生整理了2022最新高考綜合信息,包括20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