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曹操是一位雄才偉略卻又生性多疑的君主,正是因為他這種性格,魏國才能發(fā)展的如此迅猛,成為三國中最強盛的政權,關于曹操流傳下來的故事很多,其中比較有象征意義的便是“三馬食槽”的故事了。當時的曹操就懷疑司馬懿有不臣之心,加上夢中的應驗,以當時曹操多疑的性格,為何卻沒有除掉司馬懿以絕后患呢?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忍成金”,這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國歷史上就有一個人,能忍別人之不能忍,最終一舉奪取天下,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老謀深算的代表人物,他篡奪了曹家?guī)状舜蛳碌慕?,曹操生前早知司馬懿有心謀反,為何不盡早除掉?只因司馬懿懂一個字!
曹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生南征北戰(zhàn)縱橫天下,絕對是一代梟雄,曹操的智謀膽識絕非一般人能比,如果沒有雄才大略,曹操怎么能夠打敗袁紹,生擒呂布,統(tǒng)一北方地區(qū)?面對如此強悍的曹操,司馬懿定然不敢有謀反之心。
以曹操的精明,生前就看出司馬懿不甘久居人下,但司馬懿畢竟能力出眾,而且隱藏的很深,絲毫沒有露出任何把柄,而且曹操深知,如果沒有司馬懿,今后很難抵擋諸葛亮的北伐,因為司馬懿只能善加利用,只能用,不能殺。
而司馬懿自己也知道曹操一直對自己有所猜疑,所以行事異常低調,絲毫不敢有異心,只能兢兢業(yè)業(yè)為曹氏政權打工,因為他懂得只有“忍”才能成就大業(yè)。從曹操死后,司馬懿就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他熬死了曹丕、曹睿,終于年僅8歲的曹芳登基,司馬懿深知他真正翻身的機會來了。
曹操在位時,司馬懿不敢謀反,因為曹操就好比一頭猛虎,隨時都可以要了他的性命,而曹丕和曹睿也一直對他有提防之心,因此他只能“忍”,而且是一忍再忍。直到曹睿死后,司馬懿的謀反之心呼之欲出,他成為托孤之臣手握大權,而且大將軍曹爽又是個沒有謀略的大草包。
于是,司馬懿找準時機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曹爽頃刻之間被殺,司馬懿徹底接掌了一切曹魏大權,從此曹魏政權變成了司馬氏的江山,曹家?guī)状说男难瓦@樣被司馬懿篡奪,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司馬懿論權術謀略都比不過曹操,他在曹操面前只能隱忍才能保住性命,只有曹操能夠駕馭住司馬懿,倘若司馬懿在曹操在位時試圖謀反,無異于自取滅亡,司馬懿深知“忍”字的深刻含義,他一生把“忍”運用的淋漓盡致,因此他通過忍等來了時機,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容解讀,請關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