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三個字一出來,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甚至有些人了解三國的時候,第一個了解的就是諸葛亮,他的生平事跡大多都耳熟能詳。不過這也是托了《三國演義》的福,書中將諸葛亮進行了神化,使得他成為一個神一級的人物?!稌x書》上記載,諸葛亮每次上朝的時候,身邊都要帶上一百名護衛(wèi),這是為什么?朝堂之上還會有誰要傷害諸葛亮嗎?
諸葛亮上朝帶眾多侍衛(wèi)自然是為了保護其人身安全。那么問題出來了:曹魏、孫吳也不乏重臣,為什么唯獨諸葛亮的安保措施這么面面俱到?一方面是諸葛亮本身的重要性:
第一,蜀漢的官員組成出現(xiàn)了斷代,諸葛亮本人出將入相,他一死,找不到足以接替的人。而這樣的問題,在曹魏、孫吳都不存在。也就是說,其它兩國能扛得住司馬懿、陳群、綁昭、諸葛恪等人的死,他們一死還會有后來人;而蜀漢扛不住諸葛亮的死。
第二,諸葛亮是蜀漢這一新生政權(quán)的卡里瑪斯型領(lǐng)袖,也就是精神核心。蜀漢人少地狹,之所以能建國,最初依靠的是劉備的漢室正統(tǒng),可是蜀漢剛剛建立,劉備就在夷陵之戰(zhàn)后駕崩了。劉備一死,蜀漢眾多郡立刻開始叛亂,半個蜀漢立刻變色,是諸葛亮費盡心機重新統(tǒng)一了蜀漢。在這之后,諸葛亮又以漢相自居,重塑了漢室正統(tǒng)的向心力,而劉禪卻無力在這一個非常時期成為新的精神核心。諸葛亮一死,“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的口號就很可能立刻淪為空談。
另一方面,是諸葛亮面臨的險境:蜀漢不像曹魏擁有中原、孫吳擁有揚荊交三州,蜀漢只有一個偏遠的益州,人少地狹,這意味著諸葛亮要發(fā)展人才,必須妥善利用降將,而降將是存在風險源的。之后的費祎,就是被魏國降將在席間刺殺,這件事對蜀漢國本的動搖不用多說,如果被刺殺的是諸葛亮,蜀漢未必能挺得過建國前十年。
除了降將之外,諸葛亮還要面對著內(nèi)部的分裂,一方面是彭羕這種有著“卿為其外,我為其內(nèi),天下不足定也。”壯志的野心家,一方面是反對北伐的益州官員,他們對諸葛亮恐怕都有刺殺的動機。兩方面原因一結(jié)合,劉禪自然也愿意給諸葛亮以甲士,因為有諸葛亮才有蜀漢。
當然,在蜀漢已經(jīng)穩(wěn)固之后,劉禪對諸葛亮也就有了其它的想法——“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抱怨,也是劉禪自己親口說的。如果不是蜀漢成立于危難之時,諸葛亮想要有這樣的待遇,也是不可能的。
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內(nèi)容解讀,請關(guān)注更三高考平臺。以上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供查閱參考之用。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