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杜充怎么死的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杜充,古相州(也就是今河南安陽)人,字公美,以進士及第,遷光祿少卿,后任滄州知州,并且官加集英殿修撰。宋朝人官拜宰相,在歷史上臭名昭著。尤其是他先在宋朝為官后叛國投金的做法,一直被人詬病。說來也是奇怪,南宋朝廷不是奸臣就是叛徒,真是不想亡國都不行。
特別是秦檜杜充一流朝廷當道,看來這宋高宗就是踩著滅亡的節(jié)奏往前走的。杜充沒有什么真本事,唯一的能耐就是能揣摩皇帝的心思,用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把趙構哄得團團轉。在任滄州知府時,他不顧下屬阻攔,下令將受驅逐金兵的百姓統(tǒng)統(tǒng)殺掉。這里面不僅有老人還有孩子,但卻全被杜充安上了叛徒內奸的罪名。朝廷非但沒有懲罰杜充濫殺無辜,反而是夸贊他為官謹慎懂得為國思慮。
靖安之變后,都城南遷,趙構建立南宋王朝。但杜充并沒有追隨王室一路南去,而是選擇北上投靠金人。他并不覺得這有損氣節(jié),相反他認為這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的聰明選擇。在宋、金簽訂協議的過程中,杜充專門挑南宋王朝的軟肋捏,制定的條款全部都是利金利益的。秦檜當時也參與了和談,就連秦檜都感嘆這世上還有比他心腸狠毒的人。
有人曾跟杜充開玩笑,問他是不是等協議簽訂完之后還要回到宋國去。杜充笑著回答打死他他也不敢回去了??梢?,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做了多深的孽。杜充在宋朝滅亡的歷史事件里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要是沒有他,宋朝可能也不會滅亡的那么快。
杜充打不過金軍,讓黃河改道利用黃河水把金軍沖跑,但沒給金軍一點傷害,但讓河周邊的百姓跟著遭了殃,但更搞笑的是此舉卻受到了當時皇帝的嘉獎!
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杜充為岳飛的上司。大宋有一個硬性官制,地方上文官任知州,武官為通判。明面上二官相互牽制,實際上大家也都知道,大宋朝的文官是太祖用一杯酒捧起來的,矯情的很,朝堂上敢和皇上叫板。待遇之深厚,沒有哪一個朝代敢與之比肩。
當時正值靖康,他本來作為宗澤的副手,可一心為國的宗澤不爭氣的掛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接下來就是杜充的華麗登場。杜充此人,貪而好色且好大喜功。歷史上能文能武的我想除了韓信就沒有幾人吧,但杜充就偏偏不服,他作為知州,手握兵權,便開始喘上了。
要不怎么說岳飛是個倒霉催的人吶,估計當時在杜充手下沒少受氣。手里有兵權的文人作起來真能要了一個王朝的命。單單是殺了因為金兵南下而無處藏身的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就已經夠讓人扼腕嘆息的了,他還偏偏要作死,學人家古人紙上談兵。挖開黃河要阻擋金兵,弄巧成拙,黃河改道淹了自家土地,為當時的高宗衣冠南渡沒少推波助瀾,可謂是一代朝臣的“典范”。
就這么一個沒骨氣的文人很容易的就投敵叛國,當然他也沒什么好下場,他的家族因為他,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而他本人也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紹興合議》之后,病死于燕京,當時還在任大金的燕京三司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