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促成了孫劉聯(lián)盟?沒有魯肅就沒有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人們對魯肅的印象大多來自于《三國演義》,在里面,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角色。
蜀漢方面,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連關羽都恐嚇他;
在己方陣營也是受氣包,周瑜罵他,孫權指責他,就連呂蒙這個后起之秀都看不起他。
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撥開重重迷霧,歷史上真實的魯肅到底是什么樣子?
從個人形象來看,魯肅并不是文質(zhì)彬彬的文弱書生,反而是個身材魁梧的壯漢。
《三國志》有記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jié)?!?/p>
從家世背景來看,魯肅頗有資產(chǎn),當時天下漸亂,他閑來無事召聚許多貧困少年,供吃供住,每天還像將軍一樣操練他們。
從性格方面來看,魯肅為人慷慨大氣,家里有兩囷米,各三千斛,就是三萬斗,相當于37萬斤。
當周瑜跑過來拉贊助時,魯肅直接就給了“一囷米”,沒有猶豫和任何條件。
《三國志》有記載,“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p>
公元197年,魯肅在周瑜的勸說下帶著部曲投靠了東吳,當時還是孫策時代。
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周瑜將魯肅引薦給孫權,這時,他獻出了歷史上著名的《榻上策》。
這道計策成為東吳的《隆中對》,也為孫劉聯(lián)盟打下了基礎,時間上更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前了八年。
兩人一見面,孫權就說,如今漢室頹廢,亂世將起,我繼承父兄遺業(yè),想要建立像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的功業(yè),請幫助我。
顯然,兩人的開場白和劉備問諸葛亮的一樣。
《三國志》有記載,“今漢室傾危,四方云擾,孤承父兄余業(yè),思有桓文之功?!?/p>
魯肅認為,當時曹操已經(jīng)占據(jù)先機,東吳不能和他硬碰硬,應該趁著曹操鞏固北方的時候,專心在南方發(fā)展。
為此,魯肅提出了“四步走”的攻略,先是鼎足江東,然后據(jù)揚取荊,再是兼并益州,最后圖霸天下。
從整體上來看,先平定南方,再與曹操劃江而治,最后徐徐北伐。
其實,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之策,與魯肅的“榻上策”極為相似。
可惜的是,當孫權同意這個方案后,周瑜卻在歸途中病逝。
誰是孫劉聯(lián)盟的締造者?很多人認為是諸葛亮,因為他親赴江東勸說孫權。
那么,諸葛亮是怎么來到東吳的?魯肅親自到荊州邀請。
當時劉表病逝,魯肅建議,如果劉備與荊州之主關系很差,東吳就應該出兵攻占荊州;如果劉備與荊州之主關系很好,東吳就應該和他訂立盟約。
于是向?qū)O權請求,以吊祭的方式去荊州。當魯肅一到夏口,就聽說曹操對荊州用兵,于是直接去找劉備。
當時劉備初敗,聽說孫權想要合作一同抵御曹操,非常高興,于是讓諸葛亮跟隨魯肅出使江東。
《三國志》有記載,“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在江東,諸葛亮的理由雖然讓孫權大為動心,可是眾多的投降派也讓孫權猶豫。
這時候,魯肅說了一番話,讓孫權真正下定決心,與劉備結(jié)盟抗曹。
是什么話呢?內(nèi)容很簡單,我可以投降曹操,說不定還能有個一官半職,但是您不行,如果您投降曹操,他必然不會容你。
于是,孫劉聯(lián)盟產(chǎn)生了。
赤壁之戰(zhàn)后的第二年,劉備親自到京口“借荊州”,許多大臣都不同意,周瑜甚至打算擺鴻門宴,只有魯肅勸諫孫權借荊州給劉備。
曹操當時正寫信,聽說這件事后,驚得筆都掉在地上。
《三國志》有記載,“曹公聞權以土地業(yè)備,方作書,落筆于地?!?/p>
所以說,真正促成孫劉聯(lián)盟的是魯肅,而維護聯(lián)盟關系的有兩人,諸葛亮和魯肅。
如果沒有魯肅,在時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孫劉聯(lián)盟幾乎難以達成,赤壁之戰(zhàn)又會是另一番場景;
如果沒有魯肅,孫權和劉備各占南郡一半,遲早會打起來,這對防御江北的曹軍很不利。
甚至可以說,沒有魯肅,曹操早已攻下南方,統(tǒng)一了天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