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莊公:希望我們燕國不要再被欺負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新語》載:“后稷以立封疆畫界畔,以分土地之所宜?!鄙瞎艜r代的人們,已是有疆界劃分之意,就是國與國、部族與部族各自享有獨立的發(fā)展空間,互相之間不可越界,一旦越界就會發(fā)生對抗或是戰(zhàn)爭。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個諸侯國的國君,越了別國的界限,卻還得到了別國的土地,重要的是這個別國是齊桓公時代的齊國。齊國當時之強,齊桓公居然會把土地割讓給這個越界的國君,這位國君究竟何德何能呢?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列國之間紛爭不斷,常常為疆土之事大起刀兵,諸侯們對疆土的野心更是持續(xù)千年。只是對于這些疆土,有“良田”或是“荒地”,諸侯們筑城建都之地,大多擁有肥沃土壤,且為交通發(fā)達之地。而邊界之地則往往為叢林、沼澤或是灘涂,難于為人們所利用。這種邊界之地也因之于此,便多被列國諸侯們所忽視,郡縣長官們也多疏于管理,于是這些地方就多了很多無主的土地和田園,當年鄭國跟隨周天子東遷至洛邑之地,就是“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在貧瘠之地建起鄭國來。
那個時代的戰(zhàn)爭,往往是諸侯國陳兵于邊境之上,正是從這些邊境之地帶領(lǐng)大軍在敵國縱橫捭闔。對諸侯國而言,“四境不守”是恥辱之事,諸侯們是絕難把自家的土地拱手送給鄰國的。而地處于東北地區(qū)的燕國,由于與山戎、孤竹等善戰(zhàn)部族為鄰,常年受到這些部族的侵擾,邊境土地更是經(jīng)常為戎狄所得。燕國好多代國君都曾到中原地區(qū)尋求軍事支援,正是受到戎狄之侵擾日趨嚴重的結(jié)果。當時的周天子衰微,而戎狄部族則乘勢崛起。燕國國都一度縮減,甚至都城都向南遷徙。
到燕莊公時代,燕國人似乎已經(jīng)無力抵抗大軍壓境的山戎人,只能到齊國尋求霸主齊桓公的幫扶。這個時候的齊桓公已攻滅了譚遂等國,又在北杏、柯地、鄄地、幽地等地會盟,基本上已經(jīng)是為春秋霸主。而燕莊公找齊桓公的原因,一方面是齊國軍力強大,一方面則是齊桓公推行“尊王攘夷”,這兩方面的因素都讓燕莊公最應該尋找的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在中原已經(jīng)號令群雄,唯獨在北方還沒有贏得支持。而山戎人攻打燕國,燕莊公前來求助,齊桓公當然求之不得。
《史記》載:“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若為告急,可見燕國人的危機巨大。而燕莊公時期的燕國,不僅可能在土地上已經(jīng)縮小了很多,在軍事、經(jīng)濟力量上或許都呈現(xiàn)衰退之勢,因此甚至燕莊公之前的幾代國君,可能連朝貢天子的賦稅也拿不出來。后來齊桓公幫助燕國人攻打山戎孤竹而后,會“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于周,如成康之時”,燕莊公這個時候簡直就像是地處偏僻的小諸侯,而根本不像是當年召公之封國,燕國之地位可謂一落千丈。這或許是齊桓公贈送燕國土地的緣由。
燕莊公對齊桓公是相當感恩的,如果不是齊桓公的軍事援助,燕國說不定滅國也是有可能的。因此燕莊公“遂送桓公入齊境”,這種情感就說明燕莊公是希望與齊國建立緊密關(guān)系的,靠上齊國這棵大樹,燕國也即不再畏懼山戎孤竹之威脅。所謂禮尚往來,燕莊公對齊桓公如此客氣,齊桓公也對燕莊公很是客氣,史書中有:“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齊桓公便是“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齊桓公幫燕國人打了仗,還割讓了土地給燕莊公,這就在國際上贏得了名聲,齊桓公“尊王攘夷”,果真就是尊王,果真就是攘夷,列國信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