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堪稱是蓋世名將,以作戰(zhàn)勇敢聞名于世。比如說在巨鹿之戰(zhàn)中,他破釜沉舟,大破秦軍四十萬,之后的彭城之戰(zhàn),項羽親率三萬精兵,擊潰劉邦的五十多萬大軍,創(chuàng)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但隨著局勢的變化,項羽最終輸?shù)袅藨?zhàn)爭,特別是最后一戰(zhàn),算是他一生中最慘的敗仗!
話說公元前203年,項羽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劉邦堅守不戰(zhàn),另一方面劉邦麾下的將領,比如彭越等人不斷襲擾項羽的后方,西楚霸王陷入欲戰(zhàn)不能、欲退不能的尷尬境地。最后只得與劉邦達成和議,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劉邦正準備撤軍,張良、陳平建議毀約,偷襲楚軍。
劉邦聽取了兩人的建議,率領大軍追擊,并派人通知彭越、韓信等人,讓他們率軍前來合圍項羽。劉邦沒想到彭越、韓信沒有出兵,結果劉邦的軍隊被項羽擊敗。劉邦趕緊“深塹而自守”,不敢出戰(zhàn)。劉邦召張良前來商議,張良提出“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意思是說,您趕緊以分封土地作為條件,請他們出兵。劉邦不敢怠慢,趕緊派出使者,向韓信、彭越許諾,“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兩人看劉邦給出的“價格”合理,當場決定出兵。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候項羽又得到了一個消息,他部將大司馬周殷叛楚,“舉九江郡之兵,隨劉賈而至垓下”。
至此戰(zhàn)場的形勢發(fā)生逆轉,劉邦成功地集結了四路大軍,人數(shù)至少在四十萬以上,他們將項羽以及他的十萬軍隊包圍在垓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韓信率領三十萬人作為中軍,“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后,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身經(jīng)百戰(zhàn),交戰(zhàn)之初毫無懼色,擊退了韓信主力。
可是畢竟?jié)h軍人數(shù)太多,位于左右兩翼的孔將軍、費將軍縱兵出擊,楚軍受挫。就在這個時候,韓信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機,指揮中軍沖鋒,最終楚軍大敗。之后楚軍被漢軍重重包圍,這場戰(zhàn)役的失利對項羽的打擊非常大。當天夜間,他聽到“漢軍四面皆楚歌”,驚慌失措,“以為漢盡得楚地”。
項羽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錯誤的決定,他拋棄十萬軍隊,獨自率領八百精銳趁著夜色突圍。失去主將的楚軍頓時陷入了混亂,雖然人數(shù)不少,但三軍無主,豈能作戰(zhàn)?結果垓下之戰(zhàn)變成了一場屠殺,漢軍“斬首八萬”,“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由于項羽獨自突圍,導致他在一日之內(nèi)失去了十萬大軍。
劉邦發(fā)覺項羽突圍后,立即“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在追擊途中,項羽的兵越來越少,最終只剩下單人獨騎?;蛟S在逃亡期間,西楚霸王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自己拋下大軍,拋棄親人,獨自逃亡,縱然能回到江東,又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呢?但是項羽性格孤傲,至死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卻說:“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