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宣宗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積極改革,對內(nèi)整頓吏治,削弱藩鎮(zhèn),對外積極用兵,收復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間,唐朝出現(xiàn)相對繁榮的局面,人稱“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稱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宣宗是以皇太叔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因此他十分重視皇位繼承的問題。大中五年十月,有大臣提議“現(xiàn)在全國無事,惟有未立儲君,這是臣下最為憂心的大事?!眱菄?,可是唐宣宗對此卻不置可否,并未明確表態(tài)。原來唐宣宗有12個兒子,其中能成為儲君的確有兩位。
一位是長子鄆王李溫,一位是四子夔王李滋。按照祖宗家法,作為長子的李溫是皇位的不二人選,但是唐宣宗發(fā)現(xiàn)長子雖然“器度沉厚,形貌瑰偉”,但并非是能皇帝的最佳人選。在唐宣宗看來,四子李滋很像自己,因此對他非常寵愛,想立四子為太子。但如果這樣做就是廢長立幼,因此唐宣宗游移不定。
大中十年,宰相裴休與唐宣宗談論朝政時,再次提出立儲,沒想到宣宗卻說:“若建太子,則朕遂為閑人”,從此之后沒人敢再提立太子之事了。但唐宣宗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因服用丹藥,導致中毒,“疽發(fā)于背”。
大中十三年八月,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頒布最后一道旨意,他將夔王李滋托付給了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讓這三位宦官擁立其為皇帝。但是此時,“宰相及朝士皆不得見”,因此唐宣宗冊立李滋的消息,只有三個宦官們知道。這三個人都是唐宣宗的親信,但此時另一位宦官改變了歷史。
擔任左神策護軍中尉的王宗實,掌握著宮廷禁軍,他率領軍隊迎接鄆王李溫,擁立其為皇帝,是為唐懿宗。之后王宗實又以偽造圣旨的罪名,將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三人處死。自此,原本已經(jīng)被唐宣宗壓制的宦官集團,此番因擁立之功,又重新囂張起來。
事實證明,唐懿宗并非是皇位的最佳人選,他在位期間,游宴無度、沉湎酒色,導致朝政腐敗,唐宣宗辛苦開創(chuàng)的“大中之治”付之東流,唐朝重新陷入風雨飄搖的局面。不過導致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是唐宣宗本人!“以立儲之大經(jīng),不先決議,及駕崩以后,竟為宦豎握權,視神器為獨占之物,英明者果若是乎?”
唐宣宗在立儲問題上的游移不定,導致其死后出現(xiàn)混亂局面,宦官集團重新抬頭,將唐朝推入滅亡的深淵之中。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正是唐宣宗在立儲問題上的歷史教訓。一代明主因一個錯誤決定,斷送整個王朝!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3.《資治通鑒》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