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苦夜短的下一句是開軒納微涼。出自唐代杜甫的《夏夜嘆》,意思是指: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開窗子享受一下微涼。是杜甫于乾元二年在華州所作。那一年,關中大旱,災民到處逃荒,流離失所。杜甫從洛陽回到華州以后,仍然時時憂慮動蕩的局勢和苦難的人民,但似乎對唐肅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權的重臣們已失去了信心。
仲夏苦夜短的原詩:
杜甫《夏夜嘆》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zhí)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xiāng)。
北城悲笳發(fā),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仲夏苦夜短原詩翻譯:
漫長的白晝難以日暮,暑熱熏蒸得我心如湯煮。
如何才能喚來萬里長風,飄飄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潔的月亮,茂林上承映著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開窗子享受一下微涼。
夜色空明能見到細微之物,昆蟲也在振翅飛翔。
生命之體無論大小,當然都以自得其樂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執(zhí)戈的士兵,一年到頭守衛(wèi)邊疆。
怎樣才能使他們能夠洗洗澡呢?他們苦于炎熱卻無可奈何地互相觀望!
整夜在敲擊刁斗忙于警戒,喧呼聲響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雖然加在他們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鄉(xiāng)。
華州城北吹響了悲涼的胡笳,鸛鶴哀號著四處飛翔。
唉,這亂世已令人憂傷,再加上天熱煩躁身體疲憊,我不禁熱切地將太平時世盼想。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xiàn)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
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