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武侯祠
(以下猜想基于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
網(wǎng)絡(luò)配圖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受先帝劉備所托輔佐蜀漢后主劉禪,為此,諸葛亮為一統(tǒng)三國,鞠躬盡瘁,六出祁山,終病死于五丈原,讓人惋惜??墒?,在劉備白帝托孤時,并不只是說了拜托諸葛亮輔助劉禪,還有“如其不才,君可自立為成都之王?!北娝苤瑒⒍U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但是諸葛亮并未取代劉禪為王。
影視作品中諸葛亮的形象
總結(jié)小說《三國演義》中北伐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會為糧草而苦惱,糧草問題貫穿六次北伐;
所效忠的劉禪孱弱無能,朝中官員的不支持;
蜀國國力不強;
蜀吳聯(lián)盟不夠緊密。
網(wǎng)絡(luò)配圖
這四點共同導致了諸葛亮每次被罰的失敗,是失敗的充分而必要條件。
諸葛亮北伐進軍線路圖
那么現(xiàn)在我們打開腦洞想一想,假若諸葛亮真的廢了劉禪,自立為王,蜀可以一統(tǒng)三國嗎?
糧食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边@個用在蜀漢最合適不過了。每次北伐,一遇糧食問題,諸葛亮便會懷戀荊州,荊州四通八達,進軍、運糧都很方便。蜀道的崎嶇一直困擾著諸葛亮,假使諸葛亮自立,面對手蜀道難題,也只能望道興嘆了!
朝政問題
劉備入主川蜀,留用了大批舊時官員,他們生在蜀地,一旦北伐成功,勢必遷都,所以大多并不支持北伐,其中李嚴便是代表,他反對北伐,但王命北伐,被迫為之。假若諸葛亮自立,就不會遭遇這類問題,任用的官員必是支持北伐之人。
國力問題
劉禪曾問過諸葛亮,蜀依天險而守,可保境安民,為何還要北伐?諸葛亮答,蜀雖依天險,可保蜀漢二十年無憂,但二十年之后,曹魏強大起來,必定伐蜀,偏居一隅必會亡國。故,諸葛亮北伐并不是為了進攻而進攻,而是為了防守而進攻。魏蜀吳中,曹魏盤踞中原,東吳位于如今江浙沿海,土地富饒,蜀漢最弱,騙局川地一隅。若諸葛亮自立,這些既成事實他是無力改變的。
網(wǎng)絡(luò)配圖
聯(lián)盟問題
魏蜀吳三足鼎立,曹魏最強,蜀吳必須聯(lián)手才可抵御強魏,但是,吳人豈是胸無大志,不思進取之輩,雖和蜀結(jié)盟,但他并不希望蜀滅魏,他所希望的是魏蜀兩敗俱傷,吳從中得利。若諸葛亮在劉備死后自立,此時荊州已矣,為了不被滅國,仍會同東吳結(jié)盟,而同東吳既為同盟又為敵人的尷尬局面同樣不能避免。
綜上所需,雖然很難,但是若諸葛亮自立,一統(tǒng)三國還是有可能的。
但話又說回來,是諸葛亮若真的自立了,又和曹操何異?若真的自立,現(xiàn)在恐怕也不會有諸葛亮忠勇報主的故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