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魏的開國之君拓跋珪是一個牛人,同時也是一個很變態(tài)的人。
說他牛,那是因為他善于抓緊時機,因勢而起,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
說他變態(tài),那是他喜歡吸毒,經(jīng)年服食寒食散,剛愎自用、猜忌多疑,以殺人為樂。
最最變態(tài)的是,他崇拜漢武帝,尤其崇拜漢武帝死前殺鉤戈夫人的理論,為自己的王朝立下了一條“子貴母死”的規(guī)矩,即:后宮妃嬪中,包括皇后,誰的兒子冊封了太子,誰就必須死。
因為這條規(guī)矩,他的子孫的出生率就受到了極大影響。
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得到,有了這條規(guī)矩,任何一個后宮妃嬪,包括皇后,誰都不可能懷著輕松的心態(tài)給北魏的皇帝生兒子,因為生了兒子,就可能會被冊封為太子,而兒子被冊封為太子之日,就是自己被賜死之時。
這太可怕了!
北魏皇宮的妃嬪小心翼翼地生活和生產(chǎn)著,誰都不敢率先生第一個兒子,因為第一個兒子被冊封為太子的可能性最大。
但,就象歌詞里唱的:成千上萬個門口,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不管怎么樣,總會有一個人先生下兒子,而生下了兒子,又被冊封為太子后,則總會有一個無辜的女人含淚告別人世。
就這樣,北魏的君主傳了一代又一代,傳到了第九代。
第九代宣武帝元恪原本和第一任皇后于氏生過一個兒子元昌。
于皇后剛生下兒子那會兒,后宮里的女人彈冠相慶,以為自己沒事了。
哪料,元昌在三歲那年夭折了。
一下子,后宮的氣氛又驀然緊張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宣武帝同房。
可嘆宣武帝空有三宮六院數(shù)千妃嬪,卻要面臨斷子絕孫的危險。
所幸,有一個姓胡的女人視死如歸,挺身而出,公開表態(tài)說:“天子豈可獨無兒子,怎可為了一己之生死而令皇家沒了嫡傳的血脈呢?”
這話傳到宣武帝的耳中,宣武帝感激加感動,不管不顧,排除萬難,使勁寵幸,終于使她有了身孕。
在懷孕期間,胡氏每夜都當著眾人在佛前莊重起誓:“但愿所懷是個男孩,即便因為當上太子而殺了我,也在所不辭!”
佛也許真被感動了,保佑她順利地出下了兒子元詡。
宣武帝樂壞了,加封胡氏為充華嬪。
元詡三歲那年,被冊立為太子。
按照祖訓,胡氏該上路了。
但宣武帝寧愿自己遭受天收雷劈,也不肯按祖訓處死胡氏。他鐵了心要除廢除 “子貴母死”的規(guī)矩,保護好胡氏,不讓這個偉大的女人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元詡五歲那年,雖然天也不收,雷也不劈,但宣武帝卻病故了,死時才三十三歲。
宣武帝一死,他唯一的兒子元詡便繼承了帝位,則胡氏就翻身做了主人,成了北魏的皇太后。
由于皇帝年齡太小,胡太后就臨朝稱制,掌握了北魏大權。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