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更清晰的看到時間線和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分中國歷史古代史的部分知識點,大家可以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佛教通過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中國約始于西漢末期,對后世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至東漢初期,佛教在上層領域統(tǒng)治者中已有了明顯的影響力。東漢時期以老子思想為本的道教又在民間興起。
2.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后各種大小戰(zhàn)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還有夷陵之戰(zhàn)。最終形成蜀、魏、吳三國鼎立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年)。
3. 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后世中國人的尊崇。
4.公元280年3月,晉大舉攻吳,吳末帝孫皓采納中書令胡仲建議,仿效蜀漢后主劉禪,攜東吳戶籍圖冊出降。隨著三國中最后一個王朝東吳的滅亡,三國鼎立局面結(jié)束,東漢末年以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告終,中國再度統(tǒng)一。
5.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zhì),總結(jié)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抱樸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6. 《水經(jīng)》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注釋,取名《水經(jīng)注》。
7.《水經(jīng)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8.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杰出的書法家。據(jù)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首推浙江紹興蘭亭。
9.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并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10.瓷器的制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xiàn)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chǎn)胎堅質(zhì)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chǎn)的青瓷最為有名。
11.從三國的吳國開始到南朝時期,連續(xù)有六個朝代在南京建都,后人稱南京為“六朝古都”。這六個朝代分別是: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后來在南京建都的還有: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
12.三國時代的大數(shù)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割圓術”。他從圓內(nèi)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南朝的數(shù)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數(shù)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數(shù)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13.公元263年冬,蜀漢后主劉禪降魏;公元265年12月,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威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晉;公元280年,晉攻吳,東吳末帝孫皓出降。至此,三國鼎立局面結(jié)束,東漢末年以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告終,中國于晉朝再度統(tǒng)一。
14.西晉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則成為各少數(shù)民族逐鹿之地。公元304─439年,北方匈奴、鮮卑等胡人首領紛紛仿效中原政體形式建國,并與東晉對峙,出現(xiàn)五胡十六國。胡十六國的出現(xiàn),使中國正式成為具有相似生活習慣和同一文化觀念的多民族國家。
15.所謂“五胡十六國”,其中“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北方民族武裝勢力;其中“十六國”指: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漢,十六個民族政權。
16.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tǒng)一中國,再次結(jié)束了自東晉以來歷經(jīng)三百余年的戰(zhàn)亂局面。
17.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后,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后世沿用。
18. 隋朝創(chuàng)立了科舉制,后又設進士科?!翱婆e”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19. 隋朝時,中國經(jīng)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20.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