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為什么被攆出賈府?
晴雯被趕出大觀園的時候,寶玉雖然也懷疑襲人告密,但是沒有證據(jù)也就算了。即使寶玉抓住了襲人告密的證據(jù)也不會咋樣。寶玉曾經(jīng)說過:“罷了,再別提這事,別弄的去了三個,又饒上一個?!?又說:“從此休提寶玉和寶釵大婚后,襲人被攆出賈府,嫁給了蔣玉函。那么襲人何時,被何人攆出賈府?小說里是寶玉出家后,因為襲人和寶玉沒過明路,不算是寶玉的妾,所以薛姨媽建議王夫人把襲人嫁出去。襲人是在寶玉出家前被寶釵趕出賈府的。寶玉此生認準了和黛玉以及襲人等兩三個,全當(dāng)他們?nèi)齻€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有見我怎么樣。”寶玉不是睚眥必報的人,他對任何人都抱有善念,認為任何人犯錯,都是無心做錯。當(dāng)初賈環(huán)如此,現(xiàn)在襲人也是如此,所以他對襲人依然依賴如初。黛玉死了,寶玉被迫娶了寶釵,寶玉對寶釵只要尊敬沒有愛,所以他對襲人更加依賴了。寶釵是一個務(wù)實的人,寶釵可以容忍寶玉心里想著黛玉這個死人,卻不能容忍寶玉公然親近襲人這個活人,冷落自己。
襲人雖然對金玉良緣盡心盡力,但是寶釵婚后,襲人不知不覺間,搶了寶釵在寶玉心里的位置。寶釵可以容忍寶玉和鶯兒在一起,因為寶玉的心不在鶯兒身上。寶釵不能容忍寶玉和襲人在一起,是因為寶玉的心在襲人身上。寶釵要拉回寶玉,就必須趕走襲人。
賈寶玉為何出家?
寶玉最終選擇了出家,是因為愛情失意,還是婚姻不滿;是看破紅塵,還是抗議社會現(xiàn)實;亦或是大徹大悟,還是被逼無奈。作者在小說的第一回早已指出,這塊頑石本不在紅塵之中,何以來到世間,不過是一番歷練。繁華享盡、富貴看終,方明白繁華富貴不過一場黃粱美夢。所以紅樓夢里夢境甚多,大夢小幻,夢里有夢,夢醒了也不覺得是夢。寶玉在夢里與秦可卿有了肌膚之親,又在夢里賭咒發(fā)誓,不求金玉良緣,只愿木石前盟。寶玉是神瑛侍者,黛玉是絳珠仙草,一個是羨慕人世繁華,一個是感恩還債。既然黛玉淚盡而死,債已還清,寶玉自然也就沒有理由留在人間。
寶玉還是個情癡,他自己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甚至說自己也是須眉濁物。他是青埂峰(情根)的頑石,所以對女孩子是特別的憐香惜玉。不要說黛玉、晴雯,也不要說寶釵、襲人,就是金釧、芳官也是疼愛有加。還有如秦鐘、蔣玉菡,也是寶玉的至交好友,而像賈雨村則是寶玉最討厭的人。所以寶釵和襲人一個在外面督促他上進,一個在里面勸導(dǎo)他讀書,他是恨得牙根直癢。甚至湘云偶爾也提兩句,都惹得他厭煩,只夸林妹妹從來不說那些混賬話。
寶玉從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長大,周圍盈滿了甜蜜的愛。身上這塊玉也是浸透了老祖宗和家人的關(guān)懷,容不得有半點閃失。恰恰寶玉就是不喜歡這塊玉,因為他知道林妹妹身上沒有玉,而且十分嫉妒佩玉的寶姐姐。因為愛著一個人,所以就會護著她所有的短處,哪怕妹妹經(jīng)常氣得哥哥犯傻和癡呆。寶玉討厭讀書,但并不拒絕與姐妹們一起看書吟詩。他無聊的時候讓茗煙弄了很多課外書,既有野史也有言情劇本,還讓黛玉看見了,也愛不釋手。試想這些書若是被寶釵看見,即使不報告王夫人,至少要嘮叨幾句。而黛玉卻能理解他,也從不規(guī)勸他上進,只有寶玉被父親暴打時才眼睛腫得像個桃,沒人時悄悄地告訴他,你就改了吧。寶玉不愛讀正經(jīng)書,是對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法的叛逆,反映了他對家庭和社會現(xiàn)狀的極度不滿,但是雖然每天都耳聞目睹很多荒唐事,卻無法改變現(xiàn)實,只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反抗。
他畏懼賈政,就像老鼠見到貓;討厭賈雨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喜歡賈璉,卻暗地里欣賞平兒,為她在夾縫里做人而擔(dān)心;處處為那些女孩子擔(dān)當(dāng),盡自己微薄之力,無聲地表達心中的不滿和怨恨。
他寧愿與薛蟠在一起喝酒,與秦鐘一起逃學(xué),與蔣玉涵交換汗巾,因為他覺得爽快,不感到心里委屈。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