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句成語叫“肝腸寸斷”,肝和腸斷成一寸一寸。形容一個人傷心到了極點,連內(nèi)臟和腸子都斷了。
這個說法似乎有些夸張,再怎么傷心,吐血的有,腦溢血的有,眼睛哭瞎的也有,但是要說活活將腸子哭斷,恐怕有些匪夷所思。
但是,這個事情卻真的有歷史記載!
在《世語新說》中,有這么一個故事。
桓溫討伐成漢時,大軍途徑蜀地。
我們都知道,巴蜀多山,盛產(chǎn)猿猴。
古詩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說的就是巴蜀之地。
桓溫的軍隊從水陸西進,進入巴蜀腹地。
大軍前行,在大軍一側(cè)卻有一個“不速之客”始終尾隨。
這個“不速之客”乃是一只母猿。
母猿為何要一直跟隨桓溫的戰(zhàn)船呢?因為它的孩子被一名軍士捉走了,它是來找孩子的。
要說起來,這只母猿也夠凄慘的。它一路追,一路悲傷的哀嚎,竟然足足追了一百多里的路程!
最后,母猿跳上戰(zhàn)船,結(jié)果當時就死了。
桓溫軍隊的士卒剖開母猿肚腹,竟然發(fā)現(xiàn),母猿的腸子已經(jīng)一寸寸斷裂!
原來,它是傷心自己的孩子,因此“肝腸寸斷”!
桓溫聽說這件事后,嚴懲了捉小猿猴的軍士。
《世語》記載:“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p>
巴蜀猿猴傳奇,除了桓溫這個事情外,還要三國時代的鄧芝。
鄧芝是蜀漢名臣,他喜歡射獵,巴蜀多猿猴,有一次,鄧芝便射傷了一只猿猴,猿猴用樹葉自己包裹傷口。
鄧芝嘆息自己命不長久。結(jié)果鄧芝不久之后便死了。
讀史每到此處,不免嘆息:人之無情,尚不如一猿猴。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肝腸寸斷的悲劇往往是人一手釀成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