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明代吳承恩創(chuàng)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六耳獼猴能知過去未來,為何還敢見如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都被孫悟空騙了,認為假孫悟空六耳獼猴真像是如來佛祖說的那樣是混世四猴之一。
其實不是,假猴王就是孫悟空變得,他因為誅殺強盜,被唐僧二次驅趕,在拉下臉請求唐僧無果之后,動手打了唐僧。這件事情就變得相當嚴重了,敢打師父,這就是欺師滅祖,比打殺強盜還要嚴重,孫悟空事后也害怕了。
不得已才弄出來一個假猴王,把揍師父的罪過都轉嫁到這個假猴王身上。
六耳獼猴是孫悟空弄得手段,最明顯的證據(jù)就是孫悟空的金箍棒,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打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是六耳獼猴也有一支金箍棒,威力不輸真的,哪來的?
只能是真金箍棒一分為二才能做到,而金箍棒也確實能做到一分多。
好大圣,喝聲“變”也變作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只手拿著三條棒架住。
當然孫悟空這個伎倆騙騙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還行(可能連豬八戒和沙和尚都騙不了),要騙那些幫他辨別真假的各方大能顯然不行。
所以他每到一處都要先說明原委,也就是說我動手打了老和尚那是有原因的,這老和尚對不起我在先,你們得幫忙。
孫悟空在三界也算是廣有人脈,誰也不想看著猴子萬劫不復。但真要幫著他撒謊也很難接受,所以都做了手腳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表示無法辨別。就連看著比較實誠的地藏王菩薩都在做戲,把鍋甩給了諦聽,諦聽心領神會,立馬建議讓真假悟空到靈山分辨,孫悟空是去世留也只有如來佛祖能夠決定。
在“辨別真假”的過程中孫悟空還專門跑到唐僧處讓唐僧辨別。想想看連觀音菩薩都辨別不了,難道唐僧就能辨別?唐僧念緊箍咒就比菩薩強?孫悟空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洗脫打師父的干系。
在佛祖面前,孫悟空不能再靠交情打馬虎眼了,此時他也不再說辨別真假,而是說辨別正邪。
大膽輕造,千乞大開方便之門,廣垂慈憫之念,與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護唐僧親拜金身,取經回東土,永揚大教。
這段話的意思說的很明顯,這個差事我還是特別想干的,而且百分之百的投入。奈何一時氣憤犯下了大錯,請佛祖可憐,幫弟子一把。
如來佛祖對孫悟空向來是比較欣賞的。這個時候再換人顯然的不合適(主要原因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換人未必有孫悟空這么廣闊的人脈)再加上不久前唐僧坐不住,跑到青牛精的地盤偷拿人家的東西,讓佛祖花了十八座金山的代價買了一條路,心里正不爽。孫悟空打了唐僧也正好緩解一下佛祖郁悶的心情。
當然身為佛祖不能亂說謊話,于是他就口頭冊封了一個混世四猴,其中兩款混世猴,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正是花果山中孫悟空的馬流二元帥,奔芭二將軍。
而這個六耳獼猴,所具備的特點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其實就是在說孫悟空。翻譯過來大意就是,我說的話希望你好好聆聽,以后要收斂一點,明白點事理,和唐僧同心同德。這個前后的經過,我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也清楚,都沒給你點破,好好干吧。
孫悟空見佛祖不追究,知道這事情就過去了,為了防止有心人查這六耳獼猴的下落,他一棒子將六耳獼猴打死,明著是消除了這個物種,實際是消滅的這個子虛烏有的假猴,讓人查無可查。
為了讓孫悟空安心,臨行前如來佛祖還許下了一些好處:
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坐蓮臺就是許下他一個佛位,正是這個好處,讓孫悟空的脾氣也稍微改善了一些,和唐僧再有分歧,他會先讓唐僧認出妖怪再出手,圓滑了許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