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于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九十九·釋證·阿育王像
【原文】
長沙寺有阿育王像,相傳是阿育王女所造。太元中,夜浮至江津,漁人見異光如晝,而諸寺以千人迎之,嶷然不動。長沙寺翼法師者,操行精苦,乃率十僧,至誠祈啟,即使就輦。至齊末,像常夜行,不知者以槊刺之,作銅聲而倒。每南朝大事及災役,必先流汗數(shù)日。自像教以來,最為靈應也。(出《渚宮遺事》)
【譯文】
長沙寺里有一尊阿育王的塑像,相傳是阿育王的女兒塑的。東晉太元年間,塑像在夜晚漂游到了江津,漁民看見塑像放射著奇異的光芒,照得周圍跟白天一樣明亮,各個寺院集合了上千人前來迎接,但是塑像挺立不動。長沙寺的翼法師一向修行精苦,他率領十位僧人極為虔誠地祈請佛像啟程,佛像便很快上了車。到了南齊末年,阿育王的塑像常常在夜間行走,不知這是阿育王的人便用槊去刺它,塑像發(fā)出銅器撞擊的聲音,倒在地上。每當南朝有什么大事與災患發(fā)生時,阿育王塑像必定流幾天汗。自從供奉佛像以來,這些事情最為靈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