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想殺韓信?劉邦還是呂雉?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淮陰侯韓信的一生跌宕起伏,短短三十年幾年的生命,韓信便經(jīng)歷了孤苦、貧困、白眼、欺侮、懷才不遇、平步青云、光芒萬丈、身陷囹圄、郁郁寡歡、身死族滅。
最初的最初,韓信只是一個擁有著極高軍事天賦的布衣,但因為沒什么特殊背景又身處和平年代,所以只能做一個凡夫俗子,隨后,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高呼,項羽叔侄率兵渡過淮河來到韓信家鄉(xiāng),韓信毅然決然地參了軍,渴望在軍中一展才華。
但在項梁叔侄營中待了將近三年,三年中,韓信找了一切可以找的機會表現(xiàn)自己,終究還是未能受到重用,看著執(zhí)戟郎中的的軍階,韓信黯然神傷,都說是金子總會花光的,啊不,總會發(fā)光的,他韓信還要等多久,才能發(fā)光呢?
最終,韓信在漢王劉邦帳下找到了發(fā)光的機會,由連敖至治粟都尉,由治粟都尉至大將軍,由大將軍至獨當一面的軍事統(tǒng)帥,由獨當一面的軍事統(tǒng)帥至齊王、楚王,韓信的人生,終于迎來了意氣風發(fā)的時光。
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作為世所罕見的軍事天才,即便韓信心里再怎么忠心,也有人攛掇他韓信自立門戶,也有人勸他韓信背漢自立,也有人懷疑他韓信會擁兵自重。
攛掇他的、勸說他的、懷疑他的,可以開出一連串的名單:項羽、武涉、蒯徹、鐘離眜、劉邦、呂后……這些還都是表現(xiàn)出來的且有名有姓的,至于沒表現(xiàn)出來的,如蕭何、張良、陳平、曹參等,當是不計其數(shù)。
項羽派武涉攛掇韓信背叛劉邦,蒯徹三番五次地勸韓信傭兵自立,故友鐘離眜為了活命,竭力地攛掇韓信擁兵自重,而給予韓信平步青云機會的劉邦,也對韓信充滿了懷疑。
終于,在接到齊王韓信謀反的舉報后,劉邦下決心對韓信下手。劉邦以偽游云夢的方式,騙韓信入甕,從而不費一兵一卒,便逮捕了韓信這個世所罕見的軍事天才。
劉邦雖然逮捕了韓信,卻并沒有對韓信舉起屠刀。
原因在于,劉邦不嗜殺。
當年挺進關(guān)中,劉邦沒有殺秦王子嬰,劉邦對眾人說,當初懷王之所以派我進關(guān),就是因為我劉邦能容人,倘若我劉邦今日對子嬰舉起屠刀,不就證明懷王看走眼了嗎?
劉邦的確是能容人的,他沒殺楚人仇恨的秦王,沒殺在關(guān)鍵時刻背叛他的雍齒,沒殺給他戴綠帽子的審食其,自然也不愿殺韓信。
更何況,劉邦跟韓信很談得來。
韓信被捕,旋即又被劉邦釋放,由王而侯的韓信住在長安,終日郁郁寡歡,劉邦卻時常去找韓信喝酒談天,一日,劉邦又去找韓信,跟韓信聊起諸將的帶兵能力,二人看法大體相似,正在興頭上的劉邦問起韓信,你看我劉邦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十萬足矣。
果如韓信所料,劉邦后來率兵三十萬攻打匈奴,因為兵卒太多,致使收尾不能相顧,劉邦的前軍貿(mào)然前進,進了匈奴人的包圍圈,于是有了著名的白登之圍。
于劉邦來說,卸去王位和軍權(quán)的韓信已經(jīng)不是威脅了,所以沒有屠殺的必要。
雖然劉邦不想殺韓信,但有一個人卻想殺韓信立威,這個人便是劉邦的發(fā)妻呂雉。
其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呂雉和呂雉的兒子劉盈是沒什么功勞的,在后來的平天下過程中,劉盈還不如劉邦的侄子劉濞,連戰(zhàn)場都不敢上。
此等情況下,呂后劉盈要如何立威呢?當然是誅殺大臣了。
首先進入?yún)魏笠曇暗?,便是當年紅極一時被劉邦評為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韓信也是好死不死,偏偏作死,聯(lián)合在外謀反的陳豨,意欲作亂關(guān)中。
呂后逮住韓信把柄,果斷伙同丞相蕭何騙韓信進宮,將韓信斬于長樂宮鐘室,而后夷了韓信三族。
可憐的韓信,英明一世,在戰(zhàn)場上算計了所有對手,最后竟被一久居深宮的女子算計,身首異處,身死族滅,可悲可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