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jié)氣是一年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jié)氣,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個節(jié)氣,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直射點會往北半球移動,白天的時間會一天比一天長,一天大概會長1分30秒。
冬至后一天比一天長嗎是的,一天比一天長。
從節(jié)氣規(guī)律來說,立春是“陰陽”之氣中陽氣升發(fā)的始點,自立春起陰陽轉化,陽氣上升;而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逐日增長。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
自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國位于北半球)太陽光漸強,白晝逐日增長。冬至這天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對于北半球各地來說,太陽高度自此回升,太陽光逐漸增強。冬至是太陽高度回升的起始,標示著太陽光直射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
冬至后一天比一天長多長時間冬至后一天長1分30秒。
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但實際上每天長幾分鐘是不固定的。因為所處的緯度不同,增加值就不同。如北極圈半年增加24小時,赤道上不變。
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北京的白晝時間僅有9個多小時。但是,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冬至一般是每年的幾月幾日每年的公歷12月21-23日是冬至。冬至其實是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于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或農歷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后共30天范圍內之1天。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半球極夜,南半球極晝,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笨梢姸劣执碇荒曛?,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歷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數據僅供個人學習參考。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