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稱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說的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fā)生。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提出的,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墨菲定律”源于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在做一次火箭減速超重實驗時,需要給十六個傳感器安裝兩根接線,一旦接反的話,就無法正常讀取數(shù)據(jù)。
結果,等到傳感器安裝完畢以后,十六個傳感器的接線全部接反了。他反思的結果是:他設計傳感器的時候,只是知道接線接反就無法讀取數(shù)據(jù),卻沒有想過真的有人會接反。進而自嘲說:“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被處理,那么,最終肯定會有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它?!?/p>
墨菲定律的英文原文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 (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墨菲定律的內涵出現(xiàn)了眾多的變體,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fā)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么小,它總會發(fā)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會出錯的,終將出錯”(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墨菲定律是一條悲觀的宿命論法則,凡事總是從最壞的方面考慮,就像一種詛咒,如果被它盯上,你就會永遠處于錯誤中,不斷的迷失在失敗里。
在心理學上有一定根據(jù),即負面心理暗示會對人的心態(tài)及行為造成不良影響,要打破墨菲定律的詛咒,就要有堅定的自信,穩(wěn)定的心態(tài),積極的心理暗示,以肯定式的語言做表述,對自卑感等負面情緒采取零容忍策略,一旦察覺立即打消,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勇敢應對,始終以正面、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墨菲定律是一種客觀存在。要在企業(y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導致的惡性后果,必須從行為、技術、機制、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對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視無疑要放到首位。
杜漸防微,嚴防隱患。小的隱患若不消除,就有可能擴大增長,其造成事故的幾率也會慢慢增加。這對于巨大、復雜的技術系統(tǒng)來說尤為可怕。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僅供個人學習參考。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