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新生看過來!
小編精心準備了一份
“保姆級”開學攻略,
助你開學避坑,少走彎路;
手把手帶你元氣滿滿,
步入大學校園。
上大學前,看這一篇就夠了!
趕快收入囊中吧~
小編小編,九月開學季,頻繁出現(xiàn)學生遭遇詐騙的事件,作為新生的我們該如何預防詐騙呢?
小可愛別慌張!小編帶你了解詐騙常見案例~
謊稱學校繳費
不法分子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新生信息,以學校名義給新生家長郵寄或發(fā)送“補充內容通知書”,謊稱學校收錢,要求家長將錢款匯到指定銀行賬戶。
假冒師生組織活動
不法分子冒充學校老師、同學,假以學校名義建立新生QQ、微信群,隨后以進行線上培訓活動、購買入學資料等名義實施詐騙。
佯裝迎新借機行竊
每到開學季,總會有騙子冒充學校迎新人員,佯裝熱情幫忙或主動上前搭訕。在騙取新生及家長的信任之后,借機盜走新生的行李或其他物品。
推銷假冒偽劣產(chǎn)品
新生入學后,可能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學長學姐來推銷日用品,例如充電寶、網(wǎng)線等,這些東西大多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價格昂貴,而且沒有售后。
誘騙校園借貸
不法分子會以交朋友的方式接近你,誘騙你進行“校園貸”活動。一些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好奇心會嘗試借貸,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落入了萬丈深淵。
開學季是學生受騙的高發(fā)期,同學們務必要提高警惕,對各類信息進行多方核實、反復求證,避免落入騙局陷阱。
小可愛們是不是對校園詐騙有所了解了呢?
接下來,小編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
不同類型的詐騙手段,
為你掃清開學道路上的詐騙陷阱!
近年來,“校園貸”屢屢被曝光
為何一入“校園貸”深似海?
快和小編一起,
看清它的真面目!
詐騙類型
培訓貸
在求職時遇到薪酬優(yōu)厚的公司,簽訂實訓就業(yè)協(xié)議時,還需交一筆高額培訓費用;很多學生無力繳納時,公司人員表示,可先在公司或第三方貸款;在學生辦理貸款后,公司承諾的高薪?jīng)]拿到,反而因辦理“培訓貸”欠下上萬元貸款。
學習貸
不法分子假扮職業(yè)培訓機構工作人員招募學生,謊稱需要通過報名人數(shù)來沖業(yè)績,只要去報到,就能領取獎勵金;參加培訓的學費,需要通過貸款付清,這些機構聲稱會負責還清所有的本金和利息,報名人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不久后,這些培訓機構人去樓空,報名人卻背上了巨額貸款。
回租貸(ID貸)
學生把手機“租賃”給貸款平臺,綁定指定的蘋果ID;平臺“評估”手機價款,期間平臺要求學生填寫身份證、銀行卡、緊急聯(lián)系人等信息;發(fā)放“砍頭貸”,學生獲得的借款中已扣除相應“服務費”“評估費”;因手機任由本人使用,平臺以手機“回租”的方式,與學生約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購價格(即還款金額),如沒按時還款,就通過讀取手機通訊錄、手機定位等威脅借款人。
裸條貸
借款人(多為女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借貸平臺借款,并設定高額利息;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作為擔保;當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時,貸款人以公開其裸照和與其父母聯(lián)系的手段逼迫還款。
美容貸
主要瞄準愛美卻缺錢的學生群體;當學生無力支付手術費時,咨詢師推薦信用貸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任何手續(xù)費和利息”慫恿學生貸款;由于美容機構和金融平臺存在合作關系,且貸款發(fā)放過程比較隨意,其間暗藏金融風險。
刷單貸
不法分子稱網(wǎng)貸平臺職工“刷單沖業(yè)績”,支付小額傭金作為報酬;誘導學生用身份信息申請網(wǎng)絡貸款,將放款轉賬至指定賬號;騙子償還前幾期月供取得信任后,繼續(xù)誘導學生貸款;最后,騙子拿放款的錢跑路,未還款項需學生自己償還。
分期貸
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進行誘導性營銷;針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一千元至數(shù)千元的短期互聯(lián)網(wǎng)消費貸款,其利率往往超過36%的法律紅線;以“零首付”“不用賣腎就能換手機”等噱頭,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
傳銷貸
不法分子借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要求大學生上交會費、發(fā)展下線以及進行逐級提成,具備傳銷的特點。
除了上述幾種“套路方式”
“校園貸”可謂是千變萬化
如何防止落入圈套?
將以下幾點謹記于心
謹防上當受騙!
反詐小貼士
保護好個人信息
大學生要增強防范意識,謹慎使用和妥善保管個人身份信息,不輕易對外泄露家庭住址、宿舍住址、父母聯(lián)系電話等關鍵信息及個人隱私,更不能貪圖小利而幫助別人“刷單”或提供貸款擔保,切忌答應他人以個人的名義通過網(wǎng)絡借貸平臺辦理分期貸款。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避免深陷“校園貸”陷阱的基本前提,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理性認識自己的消費能力,根據(jù)自身經(jīng)濟條件制定消費計劃,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避免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不盲目消費,不跟風攀比,要培養(yǎng)理性消費意識和良好消費習慣,學會對金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為出。
了解正當?shù)慕杩钋?/p>
如果確需申請貸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溝通,認真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到正規(guī)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尋求正當?shù)慕杩钋?,辦理助學、留學、創(chuàng)業(yè)貸款等相關業(yè)務。貸款前還應仔細閱讀合同內容,明確貸款的額度、利率、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重要信息,確保合同條款合法、合理。
警惕“注銷校園貸”騙局
實際上,相關部門、業(yè)內并沒有推出所謂的“注銷校園貸”操作,個人征信信息也無法人為修改,只要大學生借款后能夠按時還清貸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征信。
大學生如果對個人征信存在疑問的,可通過當?shù)厝嗣胥y行征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務平臺或是撥打征信中心客服電話等官方渠道進行咨詢。在接到自稱貸款平臺工作人員要求“注銷校園貸”或類似的電話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保護好自身財產(chǎn)安全,不輕易向陌生賬戶轉賬。
主動學習金融消費知識
大學生應當主動學習有關金融方面的消費知識,尤其是要了解金融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國家在大學生貸款方面的政策,提高對各種形式“校園貸”陷阱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警惕借貸機構廣告宣傳中的“免費”“優(yōu)惠”“打折”等內容,增強防范意識。
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不良“校園貸”的整治工作,并由教育部、公安部作為牽頭部門,持續(xù)對不良“校園貸”機構進行嚴厲打擊,以保障廣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因此,學生們如不慎踏入不良“校園貸”陷阱或者遇到疑似不良“校園貸”詐騙的情形,應當積極收集并留存有關證據(jù),可通過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開發(fā)的“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舉報通道”欄目如實進行登記舉報、提供線索,或是直接撥打110報警、向老師求助。
進入大學的我們向往著獨立生活,
一些同學會選擇勤工儉學來補貼家用,
但同學們做兼職時一定要小心
“兼職刷單”這一類型的詐騙。
接下來,
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它的真面目吧~
詐騙類型
兼職刷單詐騙
刷單是網(wǎng)店賣家付錢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行為,提高網(wǎng)店銷量、信用度及好評,從而吸引更多顧客的行為。兼職刷單詐騙中,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人員向被詐騙對象發(fā)送鏈接,聲稱點擊了其中的鏈接,購買商品成功后,貨款會退還,還有返利提成,甚至會讓被詐騙對象填寫一份入職資料,讓其以為自己是被正當公司聘用賺錢。在完成第一單購買任務后,被詐騙對象會收到客服之前約定的刷單返利,并以此為誘餌吸引被詐騙人購買更大額的商品,當交易達到一定數(shù)量后,所謂的客服人員就會切斷與被詐騙人的聯(lián)系,就此消失。因工作輕松,有收益,刷單行為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參與,此類詐騙案件高發(fā)。
助學金、獎學金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發(fā)放助學金、獎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卡號和密碼,直接誘導其到ATM機進行轉賬操作。如遇到發(fā)放助學金及獎學金的,請先向老師和當?shù)亟逃块T咨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轉賬,以免上當受騙。
校園貸詐騙
詐騙分子謊稱辦理校園貸需要提請貸款的學生繳納數(shù)千元的保險金,誘騙學生多次轉賬匯款;又或者在大學校園內以給好處費為誘餌,讓青少年們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網(wǎng)貸平臺貸款或購買高檔手機等,承諾所有貸款不用償還,事后還會給大學生幾百元甚至數(shù)千元的現(xiàn)金作為好處費。然而一旦貸款成功,詐騙分子便卷款消失。
網(wǎng)購退款詐騙
青少年是網(wǎng)購的重要群體,詐騙分子非法獲取網(wǎng)購買家信息后,以商品有問題為由,聯(lián)系買家退款,退款過程中詐騙分子利用被詐騙對象對網(wǎng)絡借貸的陌生,誘使買家進入網(wǎng)絡借貸平臺,在詐騙分子的不斷指引下,一步步從網(wǎng)貸平臺上借出現(xiàn)金并轉賬給詐騙分子;或是被騙子誘導到釣魚網(wǎng)站,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賬號、密碼和驗證碼后導致銀行卡中的錢被轉走。
假鏈接詐騙
冒充老師給家長發(fā)短信,成為電信詐騙的一種新方式。騙子利用大人關心孩子的心理,引誘點擊鏈接后自動安裝他們事先制作好的手機木馬軟件。
短信信息主要以7類內容進行偽裝:交費用、查看課程、查看致家長的一封信、核對家庭資料、查看考試成績、查看孩子體檢結果、學費減免。
通過“木馬APP”,不法分子便能盜取事主手機內包括銀行卡、身份證等隱私信息,再利用這些信息實施進一步詐騙,或直接利用盜取的賬戶密碼進行盜刷或轉賬。
反詐小貼士
1、遇到轉賬要求事前核實
有的騙子以學校教導處老師等身份打電話給學生的家長,謊稱其子女剛到學校出現(xiàn)身體不適等情況需要住院,以急需醫(yī)療費為由實施詐騙。
還有的騙子自稱“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員,稱有一項針對貧困學生的助學金,并告訴一個“省教育廳辦公室”的電話。騙子謊稱這筆錢已經(jīng)轉入銀行,讓家長去銀行通過ATM機進行轉賬,在轉賬過程中,以繳納相關費用為由騙取錢財。
接到類似電話時要保持冷靜,要與當事人取得直接聯(lián)系,多方求證,不要輕易匯款,發(fā)現(xiàn)詐騙盡快報警。
2、對自己的隱私嚴格保密
開學期間,同學們辦理入學手續(xù)、購買生活物資等經(jīng)常會用到個人證件,騙子們往往會盜用身份證或復印件辦理各種銀行卡、電話卡、借記卡等有價憑證。
還有的新生在非正規(guī)經(jīng)銷商處購買電話卡,可能會接到電話或垃圾短信。有些以資助新生學費、生活費為由,騙取銀行卡密碼;有些自稱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還學費等為名,讓學生提供卡號、密碼。
所以提醒廣大新生們,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尤其是銀行卡賬號和密碼,切不可透露給其他人。
3、警惕傳銷組織
新學期剛開始,不少大學生因課業(yè)壓力較輕希望找份兼職,然而形形色色的高薪兼職廣告也可能暗含陷阱。這些自稱中介的騙子,會要求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最終不了了之的方式騙取錢財。
另外,目前新的傳銷手段經(jīng)常以各種掩人耳目的形式滲入校園中,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在哪里賣東西,很賺錢,不要輕易相信。當有疑似傳銷事件發(fā)生時,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不要心存僥幸,應及時向學?;蚬矙C關舉報。
4、拒絕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
校園貸款詐騙利用低門檻、零首付、零利息等所謂優(yōu)惠政策為誘餌騙取大學生信任實施詐騙。主要手段有:一是騙取個人信息,代替大學生辦理貸款業(yè)務,取到貸款后消失;二是幫助大學生辦理貸款后,冒用其身份繼續(xù)貸款;三是以貸款前需收取擔保金、人身保證金等為借口,反復騙取貸款大學生匯款。
要注意建立文明、理性、科學的消費觀,拒絕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結合自身需要,選擇最恰當,對自己最有利的消費方式。
廣大學生要時刻繃緊自我保護這根弦,當合法權益遭受損害時,注意留存相關憑據(jù)與證據(jù),第一時間與老師和家長溝通,及時報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給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機!
看完這么多有關新學期的反詐事項,
想必同學們已收獲不少。
防范詐騙擦亮眼,拒絕誘惑心不貪。
祝愿同學們在新學期
巧避所有詐騙手段,
開啟生活新階段~
文章來源(官網(wǎng)發(fā)布地址):【點擊查看官網(wǎng)原文信息】
官網(wǎng)發(fā)布緩存圖(部分):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