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中,冬至處于農(nóng)歷十一月,時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之后,白天又逐漸變長。冬至,也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時節(jié)的到來。所以,自古至今,禮俗眾多。
祭祀。冬至日祭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祭天,二是祭祖。最早記載祭天的 《周禮·春官·宗伯下》說:冬至日,大司樂要在地上的圜丘(天然圓形的山上)奏樂,演奏六次,則天神降,可以禮神。之所以在“圜丘”上祭祀,是因為“圜丘”象征天圓。具體的祭天儀式記載最詳?shù)氖?《東京夢華錄》。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的《四民月令》一書中,據(jù)該書記載說,是日,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也記載說:冬至日,要更易新衣,備辦飲食,祭祀先祖。明清時代,冬至祭祀更加盛行,嘉靖《江陰縣志》記載:“節(jié)朝懸祖考遺像于中堂,設(shè)拜奠,其儀并依元旦。”
絕事·拜賀?!敖^事”,就是斷絕一切事情,把冬至作為一個息事寧人的特殊日子對待?!秴问洗呵铩罚骸叭斩讨?,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齋戒,處必?(遮蔽)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行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敝鲝埦右诙寥正S戒,禁絕各種欲望,身心安定,達到身寧事靜,以待陰陽的轉(zhuǎn)化。古人認為,冬至是死而復生的關(guān)鍵點,因此,冬至絕事、安身靜體便是模擬死亡,以待回歸。這是古老農(nóng)事信仰的反應(yīng)。
數(shù)九·獻鞋襪。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也是由寒冷變暖的轉(zhuǎn)折時期,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從冬至起數(shù)九個九即八十一天的風俗,謂之 “數(shù)九”。數(shù)九風俗,最早見于《荊楚歲時記》一書,講南朝“俗用冬至日數(shù)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所以,“數(shù)九”之俗,意在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此后,歷代沿之,并產(chǎn)生了類似于 《九九詞》、《九九歌》等歌謠。明朝時,還流行過木板年畫《九九消寒圖》。早在漢朝時,就流行冬至日兒媳婦向公婆獻鞋襪的風俗,《中華古今注》:“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獻姑舅?!贝撕?,歷朝承之,直到清末,此俗還盛行于北方,光緒《荊州府志》記載:“襪之獻姑舅,儀如北地。”那么,為什么在冬至日兒媳要向公婆獻鞋襪呢?曹植在其《冬至獻襪履表》中說:“國家冬至,獻履貢襪,以迎福踐長。”原來,貢獻鞋襪是為了“迎福踐長”,以圖祓厄迎福,生命得以長久。
另外,冬至日還有測日影、添線、飛灰、履長等習俗。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