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洵及博士團一行來到四川文理學院校史館,在一張古樸敦厚的木凳前駐足良久,聆聽校長刁永鋒、副校長程碧英講述見證兩校友誼的“一張木凳”的故事。
建校之初,學校一切從“0”開始,辦學條件異常艱苦,西南師范學院(現更名為西南大學)作為友好學校對四川文理學院給予了無私幫助。師資方面,1977年春,西南師范學院分別由向國璋、張伯華老師帶隊,先后派遣42名青年教師到四川文理學院支教,各專業(y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也主要參考西南師范學院。在圖書館建設方面,西南師范學院向四川文理學院贈送圖書1000余冊。初建時期,學校沒有實驗室和實驗設備,西南師范學院又無償為四川文理學院提供理、化實驗室從事專業(yè)實驗。桌凳、體育器材等西師也向四川文理學院伸出援手。這張木凳靠背后上方有西師當年的設備編號:西師3—10—1713,后下方有“西師,師專07”字樣,以其完整的信息傳遞出這張木凳的“前世今生”,見證了西師與四川文理學院兄弟般的情誼。
正是這份應該銘記的情誼,西南大學一行雖之前未曾與校史館學生解說員謀面,但解說員的情緒卻極為飽滿,對西南大學的親近感從一接觸校史就植入了血脈。解說員徐麗雯對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洵及博士團一行在“西師支教”的展陳前,充滿深情地講述首任校長林來淇在1976級學生開學大會上的講話:西南師范學院不但從物力、財力方面大力地支援我們,還選派了政治思想好、業(yè)務能力強、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支援我們。這些被選派來的同志不辭辛苦地來到我們這里,不顧條件的艱苦,主動承擔重任,剛一住下就積極投入工作:深入同學了解情況,和有關同志交換意見,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制訂教學計劃,積極準備教學工作。他們還和我們一道參加平整操場、修整道路等建校勞動。
出于對兩校友誼的共情,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洵坐在44年前西師留在四川文理學院南壩校區(qū)的這把木凳上,在校史館留言簿上寫下了“友誼長存”四個字,祝愿兩校情誼經久綿長。
這張“友誼木凳”是檔案館2019年6月到南壩校區(qū)原黨委副書記馬舉賢家中做口述檔案時,馬書記把一直為學校保存良好的西師捐贈給四川文理學院的木凳正式捐贈給學校檔案館。(作者:楊凡;攝影:蘇浩卿 編輯:張莉)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