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這個成語最初來自《新唐書·李賀傳》。
在唐朝,鄭王李亮后代中,出了一個7歲時就能寫文章的李賀。而韓愈、皇甫湜聽說后,都不相信。為此,他們還特意來到李賀的家中,讓李賀寫詩。李賀拿筆立刻將詩寫出,并起名《高軒過》。兩人看到后很驚訝,因此李賀就出名了。李賀每天在清晨時,騎著馬帶著書童在街上溜達,有感悟時就把詩寫出并存好。只有遇到喝多了或者是遇到親友去世時,他才不會出門。有一次,李賀去探望他的母親,母親叫人把李賀放在錦囊中的詩拿出來,母親看到大量的草稿時,十分心疼說:你是要將心肝都嘔出來才會停下來??!
這個故事慢慢就演變成嘔心瀝血,形容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