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 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金色的秋天篇一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以中共十七大的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與文化學習相輔相成,讓學生成為建設祖國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二個班。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所以學生的樂理知識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說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有少數(shù)學生對音樂課根本就沒有興趣,不愿參加音樂活動;更有甚者連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來,不要說其它的音樂知識了。因此,想在短期內將學生的素質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內容非常豐富,生動活潑、圖文并茂。教材分為以下七個單元:中學時代、祖國頌歌、金色的秋
天、神州大地、環(huán)球之旅、旋轉舞臺、多彩貴州之苗族。涉及到聲樂、樂理、器樂演奏、樂曲欣賞等內容。
四、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6、初步接觸外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緊扣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jié)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范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后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jié)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
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fā)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xiàn);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xié)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xiàn)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
五、具體措施:
1、認真?zhèn)湔n,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轉變教學思想觀念,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在備課時,應緊抓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和圍繞感受、體驗情感這兩點來設計教案。課前準備要充分,特別是教具的準備。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
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7、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檢驗教學效果并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
通過在初一上學期的學習,學生的音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學生的音樂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通過音樂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其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它包括六個單元,每一單元都有自己的教學主題,如:第一單元“行進之歌”就包括《一二三四歌》和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婚禮進行曲》等音樂。而且每個單元分唱歌、欣賞、知識與技能、實踐與創(chuàng)作、學習評價五個版塊,其中在第三、五單元還加入了演奏這一內容。還有隨心唱響和演奏曲。這一冊內容與上冊的結構輪廓大致一樣也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直觀性強。如:要學唱的歌曲,就在此歌曲前畫一個“麥克風”,欣賞曲大都有圖片展示或將旋律線畫出等等。
2、教學內容富有時代感,注重多元化結合;將電視、電影、民族等到音樂送到課堂上,讓人耳目一新。如:有進行曲、中國的民歌、經典的舞曲等。
3、強調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重視參與實踐。在每一單元的實踐與創(chuàng)作中,各內容具有較大的擴展性,大多是開放題,注重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的難度也會很大,和上學期一樣課時的安排是目前最大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教具準備了。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初中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樂內容會比較感興趣,但由于他們年紀小,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需要加強。因此,對初一的學生應該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繼續(xù)保持,同時引導他們加強音樂思維,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
三、教學目標
1、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我國個地區(qū)、加拿大音樂感興趣,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
2、能夠選擇用歡快、熱烈、輕快活潑、優(yōu)美抒情、贊美等不同的情緒來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
3、能夠用自然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4、初步了解變奏曲式、手法,認識變音記號等相關的音樂知識。
四、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的能力。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水平,開闊視野,使學生能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力和視唱水平,了解樂曲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五、改進措施:
1、轉變教學思想觀念,適應新課程。
2、在備課時,應緊抓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和圍繞感受、體驗情感這兩點來設計教案。課前準備要充分,特別是教具的準備。
3、作好“培優(yōu)補差”的教學工作,充分發(fā)揮優(yōu)生的音樂特長。
4、在上課時,要多注重與學生間交流;以引導、啟發(fā)為主,精講。
5、嚴格訓練課堂常規(guī),切實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課堂效率。
6、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五、授課進度:
第1課時學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第2課時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拉德茨基進行曲》
第3課時《葬禮進行曲》《婚禮進行曲》
第4課時學唱歌曲《長江之歌》
第5課時欣賞《辛德勒的名單》《眺望你的路途》
第6課時欣賞《伴隨著你》、《穿越竹林》
第7課時學唱歌曲《青春舞曲》
第8課時欣賞《我的金色阿勒泰》、《賽乃姆》
第9課時欣賞《在銀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庫木孜》《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第10課時學唱歌曲《紅河谷》
第11課時欣賞《拉庫卡拉查》《凱皮拉的小火車》、《化妝舞會》
第12課時學唱歌曲《無錫景》、《沂蒙山小調》、第13課時學唱歌曲《小放?!?/p>
第14課時欣賞《無錫景》、《沂蒙山小調》、《一根竹竿容易彎》、第15課時《桃花紅杏花白》|《龍船調》|《小放?!?/p>
第16課時學唱歌曲《送戰(zhàn)士》、《十月歌》
第17課時欣賞《為親人細熬雞湯》、《一枝花》
第18課時復習,學生技能測試。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以中共十八大的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與文化學習相輔相成,讓學生成為建設祖國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初中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樂內容會比較感興趣,但由于他們年紀小,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需要加強。因此,對初一的學生應該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繼續(xù)保持,同時引導他們加強音樂思維,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
三、學期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包括以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我國江南地區(qū)、非洲民族民間音樂和西方古典主義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學生情況分析:
兩個班82人,其中有24人對歌唱發(fā)聲、節(jié)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聽辨、節(jié)奏與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對音樂的樂理知識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樂理知識的積極性不高。
教材分析:
一、歌唱
學會教材中的7首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2-3首。
二、讀譜知識:
1、認識降記號。學習一個降記號的調,知道f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2、認識d。c。、fine。反復記號。
3、認識波音記號、倚音、滑音記號,學習其唱(奏)法。
4、學習弱起節(jié)奏和不完全小節(jié)。
5、學習跨小節(jié)的切分音。
三視唱:
1、視唱在c、f、g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中國傳統(tǒng)五聲調式音階。復習所學過的音程練習。
2、獨立或半獨立視唱c、g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
3、在教師的幫助下視唱在f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
4、練習視唱二聲部歌曲片斷及有臨時降記號的單聲部歌曲。
四、練耳:
1、使用c調號聽記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節(jié)單旋律。2、聽記2—4小節(jié)節(jié)奏(包含切分音節(jié)奏)3、聽辨歌(樂)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標記。
五、欣賞:
1、要求學生對各種音樂表現(xiàn)手段(包括和聲、調式、調性)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xiàn)作用有進一步的體會或認識。
2、能感覺和聲、調式、調性在音樂中表現(xiàn)情緒、氣氛和感情的效果。
3、能對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等特點作簡單的分析。
4、了解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有關知識,對中外著名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有粗淺的認識。
教學方法措施:
1、依照各課教學目的,既抓住重點,又要有所兼顧,充分發(fā)揮每一條練習中所包含的訓練作用。
2、通過多種形式的技能訓練和知識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
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 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金色的秋天篇二七年級音樂教學設計——《軍民大生產》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準確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軍民大生產》。
2、能夠對我國勞動號子和勞動歌曲感興趣。
3、初步了解勞動號子,并能積極參與勞動號子的編創(chuàng)活動。 教學重點
體驗勞動歌曲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的興趣,在音樂活動中陶冶其情操。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內合作,互助等學習方法和過程,讓學生較好的演唱歌曲。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師生合作活動,引出課題勞動號子。
2、介紹“勞動號子”
簡介:勞動號子,是與生產活動直接聯(lián)系的一種口頭即興創(chuàng)作,曲調比較簡單,節(jié)奏強而有力,有領有合,頓挫分明。內容根據勞動特點隨意發(fā)揮。
特點:
1、音調粗獷有力,常用一領眾和、零和交替的演唱形式,從而加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情感交流,保證行動的一致,提高勞動效率。
2、節(jié)奏較為固定,號子節(jié)奏與勞動節(jié)奏緊密結合,律動感強。
3、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分類: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船漁號子(圖片見課件)
二、展示課題《軍民大生產》
1、作者簡介
張寒暉(1902~1946),河北定縣人,1925年入北平國立藝專戲劇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34年回老家組織抗日救國會,同時從事小說和戲劇創(chuàng)作,為宣傳抗日奔走呼號。1935年去西安,在東北軍中宣傳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農村,宣傳抗日救國。1942年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協(xié)秘書長,他創(chuàng)作的《松花江上》、《國民大生產》、《去當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區(qū)和全國廣為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1946年3月11日,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張寒暉病逝。
2、《軍民大生產》背景資料介紹(見課件)
三、聆聽歌曲《軍民大生產》
1、聆聽歌曲《軍民大生產》范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聽,回答問題:
歌曲為幾拍子歌曲?強弱規(guī)律是什么?音樂情緒怎樣? 2∕4拍子;強-弱;熱烈的,積極的,樂觀的歌曲采用了怎樣的演唱形式?試著在曲譜中找一找。領唱、齊唱(一領眾和)
三、學唱歌曲《軍民大生產》
1、視唱曲譜解決難點樂句。
2、學生自主學唱歌曲。
3、聆聽范唱,模仿唱歌曲。
四、實踐與創(chuàng)造
根據《軍民大生產》的旋律,自己作詞創(chuàng)編一段歌詞,結合圖片,內容不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可參考素材:跑步、拔河、掃地、學習)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