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梁山好漢排座次,總是英雄相會。征田虎,討方臘,豪杰一百零八,馬軍五虎,八大驃騎,降魔追寇誅殺。上應天降石碣,下扶百姓人家,終是群英魂歸天,勝敗一場空話。
《水滸傳》的故事眾人皆知,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描繪的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故事,至今仍口口相傳。在水泊梁山中,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都有著自己的稱號和職位,今天要談的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富星,李應。
李應外號撲天雕,武藝精湛,善于使用一把鋼槍,方圓五米沒人敢近身。身為李家莊的莊主,腰纏萬貫。他因為和祝家莊交惡,所以在宋江攻打祝家莊的時候,袖手旁觀,最后因為極其特殊的原因投奔了梁山。這樣一位武林高手,職責卻是梁山的財政部長,仔細分析,原來他才是最會隱忍和投機的商人。
一、出身名門
李應的家世和梁山大部分好漢相比,要高貴很多。一開始作為李家莊莊主,李應本來是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他和祝家莊,扈家莊結盟,相約日后共同抵御梁山賊寇。但是這一切最后卻變成了李應幫助梁山攻打祝家莊,梁山取得勝利,李應歸順宋江的局面。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要追溯到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就是素有神偷之名的鼓上蚤時遷。當初楊雄和石秀在殺了潘巧云和裴如海之后,準備一同投奔梁山。而時遷也恰巧來找他們,于是三人結伴而行,共同前往梁山。他們在經(jīng)過祝家莊的時候,由于時遷忍不住自己的職業(yè)習慣,偷拿了店里的燒雞,于是他們和祝家莊的人發(fā)生了沖突。
時遷被扣在祝家莊,楊雄和石秀只能跑到李應那里求情,希望念在李應和祝家莊結盟的份上,能夠放了時遷。李應本是江湖中人,自然是最重義氣,看到兩人如此誠懇地叩拜他,他就叫人修書一封,送往祝家莊。
二、李祝交惡
李應本以為以自己的名號,祝家莊會乖乖放人,但他終究是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祝家人看到信之后,把信紙撕了,并讓使者帶話,他們是絕對不會放人的。
李應聽到消息后,勃然大怒,直接派兵前往祝家莊,和祝彪交戰(zhàn)。祝彪打不過武功高強的李應,于是暗箭傷人,李應差點被他們活捉?;氐郊依锏睦顟较朐綒猓瑥拇藳Q定和祝家人勢不兩立。最后在梁山攻打祝家莊的時候,不但沒有派兵援助,反而袖手旁觀。
最終在李應的間接幫助下,宋江攻破了祝家,他讓吳用使用詭計將李應騙上山來。等李應高興地來到山寨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家老小也在上面。宋江又派人將李家莊夷為平地,李應知道走投無路,只能寄居在梁山泊上。
三、排座次
雖然李應心知肚明這一切都是宋江為了讓他落草,而特意派手下的人去執(zhí)行的,但是李應覺得既然事已至此,再怨恨也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他在梁山泊里面沉默寡言,不怎么說話,只有在重要會議的決策上面才會提出自己的意見。
宋江在即將受招安的時候,特意先給一百單八將排了座次。上應三十六天罡,下應七十二地煞。李應因為家世顯赫,武功高強,宋江對他又心有愧疚,于是特意安排他排在了第十一名。
排好座次之后,宋江又給每個人安排了職權。李應和柴進共同掌管錢財和糧食,也就是財政部長。柴進的家世和李應相比,還要高上一等,但是宋江還是給他們安排了相同的職務。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宋江對李應的重視。李應在職期間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這種隱忍也非常人所能及。
四、征方臘
宋江一伙人在受到朝廷的招安后,宋徽宗特意派他們去征討方臘。方臘當時手底下的精兵強將,和宋江相比,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宋江知道朝廷是有意瓦解梁山泊的勢力,但是為了自己日后能夠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他只能默默接受。
在征討方臘的期間,很多梁山好漢都犧牲了,一百單八將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李應在這個期間率領眾將前往太倉等地,援助水軍進行作戰(zhàn),因為他一手飛刀用得神出鬼沒,又在睦州之戰(zhàn)中,用極快的手法殺死了睦州守將伍應星。
在宋江祭拜死去的眾位兄弟時,他一時間悲痛交加,哭暈在地。身旁的吳用花榮等人第一時間沖上前去攙扶。李應在人群中,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知道兄弟們之所以犧牲,都是因為宋江的好大喜功。如果他當初不接受招安,如今也不會有這么多一起出生入死的伙伴白白失去了性命。但他是不會說出來的,因為他知道,有些話即使說出來也毫無意義。
最終李應在存活下來的二十七人名單之中,他被朝廷封為都統(tǒng)制。但李應深知當時北宋的腐朽與黑暗,在上任半年后,就借口自己已經(jīng)受了風寒導致偏癱,沒有辦法繼續(xù)任職。最終他離開了朝政,回到家中養(yǎng)老,終究成為了富甲一方的豪杰。
五、總結
李應作為梁山的首領,對自己的定位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他知道自己在梁山中不可能有太大的發(fā)展,于是安心做一個財政部長,這樣的職位也適合他原來的身價。
在接受朝廷招安的時候,不少梁山好漢的內心是極其抗拒的,以魯智深,武松,李逵表現(xiàn)得最為激烈突出。李應心里雖然也不同意,但是圓滑世故的他并沒有把話說出來,因為他知道自然有別人去講。征討方臘結束后,他深知在朝為官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所以盡早地辭行,回到老家養(yǎng)老,這也不失為一種為人處事的智慧。
而宋江最終的結局大家也都了解,因為高俅等人的謀劃,讓他誤喝毒酒,最終還帶走了李逵這個糊涂蟲。而對比他們的結局,李應算是非常圓滿了,因為他懂得隱忍,什么時候該放手,他看得很透徹。有些時候,在人生中,我們也需要具備這樣的眼光,該前進的時候勇敢前進,該急流勇退的時候也毫不猶豫,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哲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