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林黛玉的真正結局,并不是死在賈家。而是攜手賈探春,效仿上古帝舜王妃、瀟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異國為王妃。對此,曹雪芹在八十回前留下了非常多的線索。最主要的有兩個。
一,賈探春的判詞,揭示賈探春出海遠嫁異國。
二,林黛玉的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以昭君出塞故事,影射林黛玉的姻緣是遠嫁異國為王妃。
賈探春和林黛玉巧合的姻緣線都是遠嫁異國為王妃。林黛玉死后,才是賈探春杏花簽“日邊紅杏倚云栽”,僥幸成為一國之王妃。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掣花簽,花簽內(nèi)容就是眾人姻緣伏筆。瀟湘妃子又是賈探春贈送給林黛玉的名號,第七十回瀟湘館飛出兩只鳳凰風箏……都預示二女同嫁異國為王妃,才是林黛玉和賈探春的最終歸宿。
不提賈探春,林黛玉為什么會離開賈寶玉,甘愿遠嫁他人呢?
細讀《紅樓夢》,會發(fā)現(xiàn)其中囊括了很多古代經(jīng)典文學的線索。比方《孔雀東南飛》《牡丹亭》《西廂記》《僧圓澤傳》《長生殿》《一捧雪》等故事。
《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與焦仲卿分開后,不得已再嫁,投河自盡消香玉隕,是黛玉遠嫁的伏筆。而林黛玉最不喜歡陸游詩,很重要一點也是即將重復《釵頭鳳》陸游與唐婉的悲情故事的排斥。
關于賈寶玉失去林黛玉,那個石呆子逢冤失扇子的故事,與脂硯齋批語《一捧雪》伏賈家之敗故事如出一轍。石呆子的扇子(散)為“湘妃(瀟湘妃子)、麋鹿(蕉下客賈探春)、玉竹(林黛玉)、棕竹(蹤跡)”,清楚的預示賈寶玉遭逢了石呆子和《一捧雪》中莫懷古的逢冤被害之事。林黛玉就像莫懷古的小妾雪艷一樣,為救“丈夫”委身他人。雪艷通雪雁,絕非巧合!
賈寶玉逢冤被害,林黛玉為了他,不得已由皇帝和賈元春賜婚,攜手賈探春二女同嫁異國王為妃。之前多次說過的元春省親修改“蓼汀花溆”為“花溆”,修改“紅香綠玉”為“怡紅快綠”等都是伏筆。
當然還有林黛玉所作《折足雁》酒令,《葬花吟》《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詞》《題帕三絕》等都是草蛇灰線。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個故事可能很多人不太注意,就是《姽婳詞》!
(第七十八回)恒王意為犬羊之惡,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zhàn)不勝,恒王遂為眾賊所戮。于是青州城內(nèi)文武官員,各各皆謂:‘王尚不勝,你我何為!’遂將有獻城之舉。林四娘得聞兇報,遂集聚眾女將,發(fā)令說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報其萬一。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于王。爾等有愿隨者,即時同我前往;有不愿者,亦早各散?!娕畬⒙犓@樣,都一齊說愿意。于是林四娘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里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然后大家見是不過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志。后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驚駭?shù)榔?。其后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化為烏有,不必深論。只就林四娘一?jié),眾位聽了,可羨不可羨呢?”
姽婳將軍林四娘與恒王的故事,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類似。那個恒王與賈寶玉一樣都是“無能之輩”。但對林四娘卻是情深義重,感情深厚。
恒王死的冤枉,林四娘打定主意以身相殉,率眾奔赴敵營求仁得仁,豈不就是林黛玉為了賈寶玉,不得已遠嫁異國,很快香消玉殞的伏筆?
曹雪芹借瀟湘妃子,芙蓉花簽,石呆子扇子,《姽婳詞》這些線索不斷鋪墊林黛玉為了賈寶玉遠嫁異國為王妃,絕非偶然。
情字最大悲劇是“求不得”。寶黛姻緣想要真正拆散很難,賈母不死誰也做不得主!賈政無疑會聽賈母的,且林黛玉也符合賈政兒媳婦標準,王夫人就算反對也是無效。
從原文線索看。寶黛愛情終究受到了外部勢力的插手,不得已分開。就像姽婳將軍林四娘一樣,拆散她與恒王的是外來不可抗拒的“強敵”。
林黛玉的判詞圖畫“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玉帶代表的就是帝王。而香菱被薛蟠打死馮淵搶走。馮淵預示賈寶玉逢冤,薛蟠又名呆霸王,恰是帝王隱喻,香菱對應林黛玉,就不多贅述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