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既然賈母支持木石姻緣,為何不給寶黛完婚?這里面的原因非常復雜,小編今天來歸納一下,主要有著四個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
第一個原因:王夫人對黛玉的態(tài)度。
以賈母在賈府中的威望,若她做主寶黛二人,自然不是難事,對于這一點,無論是紫鵑情試寶玉的初衷,還是賈璉的小廝同尤氏姐妹談論寶黛二人都明確表示過。
紫鵑情試寶玉時,便同林妹妹這樣說過:
紫鵑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jié),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賈璉的小廝興兒同尤氏姐妹聊天,談起寶黛二人的婚事,也說了類似的話:
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p>
所以說,從這我們可以看出,賈母確實有替寶黛二人做主的能力。但她為何遲遲不肯做主呢?其實王夫人對林妹妹的態(tài)度,是讓賈母猶豫的關鍵。
畢竟,賈母年事已高;畢竟,王夫人是賈寶玉的母親。而一旦,林黛玉成為寶玉的正室,她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個婆婆。
封建社會不像今天的社會,雖然婆媳矛盾同樣類似;但今天的婆婆遠比不上封建社會時代下婆婆所具有的權利。
就如我們熟悉的《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這個故事中,劉蘭芝是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她們二人,夫妻恩愛;而劉蘭芝,不僅勤勞,對婆婆也非常孝順。按說,這樣的夫妻二人,理應幸福美滿才對,但最終,因為她婆婆的刻意刁難,生生地拆散了他們,他們二人不得已,雙雙選擇了殉情。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p>
劉姥姥游大觀園,眾人來到瀟湘館,王夫人連黛玉敬上的一杯茶都不愿意喝;抄檢大觀園時,王夫人一聽到晴雯的名字,立馬怒氣沖天,咬牙切齒的說道:
“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樣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說得。
對黛玉如此疼愛的賈母,又怎能不顧及她與未來婆婆之間的關系呢?
試看王夫人的現(xiàn)任兒媳婦李紈,同黛玉等人調侃時是怎么說的?
黛玉指著李紈道:“這是叫你帶著我們做針線、教道理呢,你反招我們來大頑大笑的。”
李紈笑道:“你們聽她這刁話!她領著頭兒鬧,引著人笑了,倒賴我的不是。真真的恨的我!只保佑著明兒你得一個利害婆婆,再得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試試你那會子還這么刁不刁了。
李紈,出身于書香門第之家,還為賈府生下了一個男嬰,年紀輕輕,卻甘愿守寡,然她的婆婆王夫人,對她尚且如此;試想,若黛玉成了她的兒媳婦,又怎能有好日子呢?
第二個原因:林黛玉的身體。
六歲的林黛玉進榮國府,其風流標致的外貌讓人喜歡,但她天生體弱也顯得十分明顯,所以有人才會特意問她,是否有什么不足之癥?
林妹妹聽了,講述了她的經歷,原來她是天生體弱,從小便藥不離身。三歲的時候,有一個癩頭和尚來到她家,同她父母說,唯有讓她出家,一輩子不見外人,才能除了病根,只是她父母都認為賴頭和尚說的是瘋話所以沒有在意。
因此,進入榮國府的林妹妹,一直吃著人參養(yǎng)榮丸。賈母聽林妹妹說起她的病,絲毫沒有在意,或許在她看來,以賈府的富貴,沒有治不好的病,所以她滿不在乎的說道:我這正配藥丸呢,給你配一副就是了。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林妹妹年齡的增長,她的病不僅沒有得到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眾人在王夫人的房間閑聊,王夫人就特意聊起了她的病。
王夫人見了林黛玉,因問道:“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yī)的藥可好些?”
林黛玉道:“也不過這么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p>
一向不喜歡林妹妹的王夫人,能如此在意林妹妹的病情,實屬難得;只是顯然,對于她為黛玉換太醫(yī),賈母有一百個不放心,所以她連招呼都沒打,還依然讓王太醫(yī)給林妹妹看病。
到《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薛寶琴等人來到賈府,黛玉面對這樣的熱鬧場景,喜極而悲,想起了自己無親無故的可憐身世而傷感不已。
賈寶玉看出了她的心思,所以特意安慰她,便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寶玉忙勸道:“這又自尋煩惱了。你瞧瞧,今年比舊年越發(fā)瘦了,你還不保養(yǎng)!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
黛玉拭淚道:“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p>
寶玉道:“這是你哭慣了,心里疑的,豈有眼淚會少的!”
哭是黛玉的家常便飯,而眼淚的減少,顯然意味著她病情的進一步加劇。
賈寶玉,作為榮國府的寶二爺,成婚后的他,遲早要接管榮國府,只是,以黛玉的身體,她能勝任榮國府當家人的重任嗎?
賈母對黛玉固然寵愛,但作為賈府的一分子,她也有義務對這個家負責。所以,正如賈璉的小廝對尤氏姐妹所說的:寶黛二人之所以沒完婚,黛玉的身體狀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原因:賈寶玉的年齡。
在清虛觀打醮時,當張道士向賈母提起寶玉的婚姻大事時,她特意以寶玉命中注定不宜早娶為由,委婉地拒絕了。
說畢,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得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聰明智能,根基家當,倒也配得過。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樣,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請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張口?!?/p>
賈母道:“上會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等再大一點兒再定罷。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趙姨娘與馬道婆合伙,做法陷害寶玉。最終,被賴頭和尚與坡足道士救了過來,賴頭和尚明確說過: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人世光陰,如此迅速!
如此看來,以此時寶玉的年齡來看,結婚確實言之過早。
當然,對于熟悉這一情節(jié)的朋友而言,也能明白,賈母對張道士提親的婉拒,其實是別有深意的。那就是:回擊元春端午節(jié)賜禮。
元春端午節(jié)賜禮,將寶玉、寶釵二人的禮物給成一樣;黛玉同賈府三春的給成一樣。激動的讓一向不愛花兒粉兒的寶釵,都戴上了紅麝串滿處跑,惹得寶黛二人爭吵不斷。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就元春端午節(jié)賜禮一事而言,無論這是否意味著這代表的是元春這個姐姐對寶玉婚姻的真實態(tài)度?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寶黛釵三人,因為這件事,都有了各自的心思。
因此,在清虛觀打醮中,賈母婉拒張道士的提親,有維護寶黛婚姻的可能!
其實細看原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待寶玉的婚姻大事上,賈政與賈母的態(tài)度也是一致的。
比如《紅樓夢》第七十二回,趙姨娘借著服侍賈政的機會,向他提出給賈環(huán)討要彩霞一事,只是賈政聽了,果斷拒絕了,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無奈趙姨娘又不舍,又見她妹子來問,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賈政。賈政因說道:“且忙什么,等他們再念一二年書再放人不晚。我已經看中了兩個丫頭,一個與寶玉,一個給環(huán)兒。只是年紀還小,又怕他們誤了書,所以再等一二年?!?/p>
而此時的寶玉,年紀至少有十六歲了,但在賈政看來,他的年紀卻連要通房丫鬟的機會都不夠。
在賈府之中,有一個規(guī)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服侍的。
可見,賈母拿寶玉年齡小說事,也并非隨口說說。畢竟,曾經那個十四歲中秀才的賈珠,就是因為早婚而早亡的,他的先例,是賈母等人的心病!
第四:是賈府經濟狀況。
細看原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賈母對寶黛二人婚姻的態(tài)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賈母八十大壽時,面對南安太妃要見賈府的小姐,賈母推出林妹妹這一節(jié)。
南安太妃因問寶玉,賈母笑道:“今日幾處里念‘保安延壽經’,他跪經去了。”
又問眾小姐們,賈母笑道:“他們姊妹們病的病,弱的弱,見人靦腆,所以叫他們給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戲子,傳了一班在那邊廳上,陪著他姨娘家姊妹們也看戲呢?!?/p>
南安太妃笑道:“既這樣,叫人請來?!辟Z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p>
到后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甚至連王子騰女兒出嫁,賈母都將黛玉派了去。
試想,若賈母真的堅持讓寶黛二人結成夫妻,她為何又要這樣推出黛玉呢?可見,面對賈府危機的加劇,賈母對寶黛二人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改變。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原文描寫了尤氏在賈母這里吃飯的情形。當賈母吃過飯后,輪到尤氏吃時,下人剩來的,卻是主子吃的白米飯。
尤氏道:“快過來,不必裝假?!辟Z母負手看著取樂。因見伺候添飯的人手內捧著一碗下人的米飯,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飯,賈母問道:“你怎么昏了,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
那人道:“老太太的飯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兵x鴦道:“如今都是‘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余也不能的?!?/p>
王夫人忙回道:“這一二年旱澇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shù)交的。這幾樣細米更艱難了,所以都可著吃的多少關去,生恐一時短了,買的不順口?!?/p>
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北娙硕夹ζ饋怼?/p>
誰能想到,昔日一頓螃蟹宴都能花二十多兩銀子的賈府,會淪落到給賈母準備飯都是按著量做得?想來,此時復手在一旁聽見這一幕的賈母,內心也是止不住的心酸。
如賈母這樣暮年的老人,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山珍海味的美食嗎?其實并不是,像這樣行將就木的老人,最渴望的,是子孫后代的幸福美滿。只是賈府的衰敗,賈母無力拯救。
而面對這一幕,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對于女兒賈敏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女兒林妹妹,她卻不能不為她考慮好后事。
為她尋找一個幸福的家,尋找一個優(yōu)渥的家,應該是她最大的心愿。
身處于賈母這樣的年紀,無論她是否體會出寶黛二人的情意,都不能左右她,對黛玉的婚姻做出正確而理智的決定。從公二論,愛情總是一時的新鮮,而生活才是幸福的真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