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其實很多網(wǎng)友也都知道這個人也還真的是厲害啊,不管是軍事能力,還是政治還是說的江湖義氣,反正就是覺得這個人真的讓人佩服,但是曹操一直有一個毛病被人說道,那就是疑心很重,大家也知道曹操殺人是不眨眼的,疑心重的人如果發(fā)現(xiàn)你不忠心,或者說有類似的懷疑,那就是有性命之憂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操是這樣的,還是有超多的將士選擇逝世跟隨曹操,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下面跟隨小編揭秘看看!
我覺得曹操“生性多疑”和手下大將“死心塌地追隨”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龐德。
在救援襄陽之前,龐德并未歸附曹操多久,隨于禁出征后,在襄陽之外被關(guān)羽擊敗。主帥于禁和東里袞、浩周等一干官員都選擇了投降求生,龐德本來是馬超舊部,和馬超有交情,關(guān)羽也以此來說服龐德,龐德卻選擇了寧死不降。
這件事傳到曹操耳中,曹操都覺得意外:于禁這樣一個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心腹大將居然投降了!一個明明有可以選擇投降活下來的龐德,卻選擇了就義。
可見曹操信任于禁多于龐德,可是,死心塌地追隨的人卻是龐德。
曹操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可分為四個階段,其部下按照歸附時間先后歸類:
190-191年,起兵反董時,主要以譙沛子弟為主。
192-195年,兗州時期,兗州府官員。
196-203年,建安初,司空府官員。
204年,占據(jù)冀州后及建立魏國時的官員。下面我簡單分析一下。
譙沛子弟曹操起兵反董時,追隨他的從龍之臣,主要是譙沛子弟。
夏侯氏、曹氏兄弟自然不比說,同是譙沛故里的史渙、文稷也是曹操的心腹。許褚也是沛國人,來的晚一些,在196年初,但是曹操對他同樣信任,許褚長期擔任曹操的貼身護衛(wèi)。
沛國丁氏和曹操兩家還是姻親,丁家人同樣也是曹操所信任的。例如丁沖是曹操年少時的朋友,曹操入主朝廷后,立刻就提拔丁沖為司隸校尉,另外一個丁斐,素質(zhì)很差,因為沒錢就把官牛賣了換錢,結(jié)果被人告發(fā),免了官。曹操知道后,不但不怪罪他,有次特意把他找來,開玩笑問:“你的官印呢?”丁斐知道曹操知道自己的丑事,也不嘴短:“我拿去換餅吃了!”曹操聞言,哈哈大笑,然后還繼續(xù)提拔他當官,并向其他人解釋:“我之有(丁)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
——丁斐貪污還能繼續(xù)做官,這就是因為和曹操親近的緣故,換做別人,哪有翻身之日啊!
所以讓我說,曹操對同鄉(xiāng)是絕對信任的,“多疑”這兩個字是不會出現(xiàn)在對待同鄉(xiāng)的身上。
兗州心腹曹操入主兗州后,因為伐徐州事,遭到兗州官員集體背叛,這時候為數(shù)不多仍然選擇留在曹操身邊的人,也同樣得到曹操認可,譬如薛悌、王思、程昱等人。他們也隨著曹操的發(fā)達而官運亨通。
樂進、張遼、李典鎮(zhèn)守合肥之時,曹操還派薛悌作為監(jiān)軍去調(diào)和這三位將領(lǐng),可見曹操對薛悌的信任;
至于王思,程昱,這兩人在當時的風評并不好,喜歡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官運,最后在曹丕稱帝后,王思和程昱都官至九卿。(王思、程昱和曹操也是有過沖突的,后面再說。)
在曹操入兗州之前,潁川人荀彧、棗祗也歸附曹操,荀彧自然不必說,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曹操自比劉邦,把荀彧比做張良);棗祗對于曹操也是有功勞的,可惜早死,曹操為此寫文紀念稱贊他。
還有王必,此人籍貫在史書上并沒有記載,推測是兗州人也是可以的,曹操占據(jù)冀州后,不再去許都見天子,則讓王必擔任丞相長史,留在許都監(jiān)視天子劉協(xié)。后來許都的耿紀等人作亂,王必負傷身死,曹操為之大怒。按照《山陽公載記》的說法,曹操還為王必復仇,殺了不少無辜漢官。
建安元年末,曹操入主漢廷,開始以天子的名字吸引天下名士歸附,例如荀攸、郭嘉的加入曹操的司空府。
司馬朗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司馬家和曹家早就有交往),丁沖被任命為司隸校尉,諸如此類,還有一些是被荀彧的個人魅力吸引而來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段時間的官員任命,都是擔任漢官,坐鎮(zhèn)一方的自然都是曹操信得過的人。
冀州建國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奪下鄴城,自領(lǐng)冀州牧,這時候自然要征辟冀州的士人,例如崔琰。
就以崔琰來說,曹操在早期對他還是非常禮遇的,崔琰在袁紹時期,就以正直著稱,袁紹、曹操面對崔琰的批評,都擺出謙虛的姿態(tài)來接受批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改變,他積極想恢復“九州制”來壯大冀州,讓自己擁有更大的地盤,建立屬于自己的王國。這期間,積極反對此事的荀彧死在壽春(據(jù)說是自殺),曹操在次年稱魏公,開始營建魏國。
荀彧之死,也讓曹操認識到,自己在政治上面臨的阻力將不止他一個人,如果說曹操多疑,可能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這段時間里吧。為此,曹操還設(shè)置一些負責刺探官員言論的人(校事盧洪、趙達等),用來管制言論。
《三國志·高柔傳》:時置校事盧洪、趙達等,使察群下。
許攸本是讓曹操打贏官渡之戰(zhàn)的關(guān)鍵人物,也是曹操年少的朋友,他嘴巴大,亂說話,讓曹操很不爽;婁圭是在建安年初投奔曹操來的,時間不算早,也不算晚,也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人謹慎,但是兩人都因為說錯話而死。
許攸是真的亂說話,因為他當著眾人的面喊曹操的小名,還指著鄴城城門對其他人說,“沒有我,曹操哪進得了這個城門?!”——這是作死。
婁圭則是真的冤枉。當時曹操出行,聲勢浩大,一個名叫習授的官員感慨曹操的儀仗隊很威武,婁圭則隨口說一句:“人生在世,要靠自己努力,不要只看別人的風光?!本瓦@樣,便有人向曹操告發(fā)婁圭話里有話,最終把婁圭給治死了。
崔琰的情況也和婁圭差不多,被人抓了一句話的把柄,最后曹操逼他自殺,本是兗州故吏的毛玠,為人正直,為崔琰求情,結(jié)果也被罷官。
我接著說前面的王思。王思這個人風評不好,說話也不行,有一次在公務(wù)上說話得罪了曹操,后來是被求情,曹操這才原諒王思,并提拔王思為豫州刺史??梢姴懿賹贾莨世暨€是可以的。
同是兗州故吏的程昱,曹操對他則是非常信任,有人誣告程昱(估計又是某個校事找茬),曹操都不相信。
《三國志·程昱傳》:(程)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祖賜待益厚。
其他人如賈詡就很聰明,賈詡閉門不出,不結(jié)交高門,不亂說話,用低調(diào)的姿態(tài)獲得曹操的信任,最終安享晚年。
校事曹操設(shè)置校事這種刺探官員言論的官職,在早期遭到負責法律工作的高柔的反對。高柔為此向曹操提意見,要求廢除校事,曹操都不同意。后來,趙達等校事作奸犯科,事情敗露,曹操也是將趙達等人誅殺,并向高柔道歉,但仍然不廢除校事這個官職。
校事這個官職后來是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才被廢除。
綜上所述,曹操對譙沛子弟是非常信任的,對兗州時期的從龍之臣也是相對信任和重用的,但特別是到了建立魏國后,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他開始有選擇性的甄別下屬。即便有恩,只要有損于自己威嚴的人,他仍然會考慮痛下殺手,這也是權(quán)力地位提高之后必然選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