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忍不住想要假設一番,假如一個環(huán)節(jié)變化了,還會不會有后續(xù)的事情呢?就好比秦漢時期,因為秦始皇的病逝,扶蘇被賜死,趙高禍亂朝綱,各地農(nóng)民起義,劉邦項羽爭奪帝位。那么,假設秦始皇沒有病死,后續(xù)的一系列事情,又該如何發(fā)展?還會不會出現(xiàn)這諸多的紛爭呢?
自商鞅變法以來,大秦帝國殲滅6國軍隊260多萬人。魏國是戰(zhàn)國第一個霸主,士兵身穿重甲,以強悍聞名。然而,公元前293年,秦軍斬首魏軍24萬人;楚是南方的大國,實力雄厚,制造的青銅劍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然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占楚國都城,斬首50萬人;趙國長期與游牧民族對抗,民風剽悍,十分善戰(zhàn)。然而,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整整消滅了45萬趙國精銳兵力。
到公元前230年,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在《戰(zhàn)國策》中,當時一個謀士這樣描述戰(zhàn)場上的秦軍:“秦軍胳膊下夾著俘虜、身上掛著人頭,嘴里咬著斷肢,追殺逃跑的對手?!惫?21年,最后的齊國不戰(zhàn)而降,秦軍挺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臨淄。至此,戰(zhàn)國時代結(jié)束,秦帝國誕生了。
據(jù)史料記載,大秦帝國有四大赫赫有名的軍團——嶺南軍團(50萬人)、長城軍團(30萬人)、驪山軍團(20萬)、關中軍團(精銳中的精銳,5萬人)。其中,驪山軍團被項羽坑殺,長城軍團在巨鹿之戰(zhàn)中覆沒;關中軍團在秦三世子嬰的授意下,投降了劉邦。那么,趙佗統(tǒng)帥的嶺南軍團,為什么在大秦帝國生死存亡之際,隔岸觀火,按兵不動?
原來,一切源于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人才觀。秦始皇在人才上,善于調(diào)和外來和本土勢力之間的沖突;反觀秦二世胡亥,利用趙高和李斯這對外來勢力,對秦國本土勢力大加殺戮。史載,被殺的人“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換句話說,全都是秦國本土貴族。秦二世在咸陽,用殘忍手段,殺掉了眾多宗親和重臣,也使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趙佗只因偏安嶺南,才僥幸活了下來,在大秦帝國存亡之際,趙佗“不敢來”、“不敢扶”、“不敢救”。
假如秦始皇不死,扶蘇等子女絕不會冤死(秦始皇十個女兒,被胡亥車裂);蒙恬等名將絕不會被殺,李斯等重臣也不至于慘死;制度還在,威信還在,兵權(quán)還在,文臣武將們都在,且不說陳勝、劉邦、項羽敢不敢反;即便反了,誰敢支持?秦軍的戰(zhàn)斗力不是吹出來的,兵還是那些兵,將還是那些將,即便號稱萬人敵的項羽,那又怎么樣?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