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骨碎補
【釋名】
也稱猴姜、胡孫姜、石毛姜。
【集解】
[志說]骨碎補生于江南。根寄樹石上,有毛。[頌說]今淮、浙、陜西、夔路州郡皆有骨碎補。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陰處,引根成條,上省黃赤毛及短葉附之。抽大葉成枝。葉面青綠色,有青黃點;背青白色,有赤紫點。春生葉,至冬干黃。無花實,采根入藥。[時珍說]根扁長,略似姜形。葉有椏缺,頗似貫眾葉。
根〔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
破血止血,補傷折。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足手不收,上熱下冷。惡瘡,蝕爛肉,殺蟲。研末,豬腎夾煨,空心食,治耳鳴,及腎虛久泄,牙疼。
骨碎補
根〔主治〕破血止血,補傷折。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足手不收,上熱下冷。惡瘡,蝕爛肉,殺蟲。研末,豬腎夾煨,空心食,治耳鳴,及腎虛久泄,牙疼。
【發(fā)明】
[頌說]骨碎補,入婦人血氣藥。蜀人治閃折筋骨傷損,取根搗篩,煮黃米粥,和裹傷處效果顯著。[時珍說]骨碎補,是足少陰藥,故能入骨,治牙,及久瀉痢。
【附方】
1. 虛氣攻牙,齒痛血出。用骨碎補二兩,細,慢火炒黑,研末,常以擦齒,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2. 耳鳴耳閉。用骨碎補削作細條,炮過,乘熱塞耳中。
3. 長久瀉痢。用骨碎補研末,放入豬腎中煨熟吃下,即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