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因素。人為因素是工業(yè)生產(chǎn)和民用生活中燃燒的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的氮氧化物,都會造成酸雨。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酸雨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面對酸雨應該采取的措施。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一、造成酸雨的自然原因:
火山噴發(fā):火山噴發(fā)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
二、造成酸雨的人為原因:
工業(yè)生產(chǎn)和民用生活中燃燒的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的氮氧化物,都會造成酸雨。土壤中的動物尸體或落葉在細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繼而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硫。
這些酸性氣體與天上的水蒸氣相遇,就會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這時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禍首。
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過程,一般認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進入大氣后,造成局部地區(qū)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過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亞硫酸,然后經(jīng)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劑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隨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就我國情況而言,首先,總體來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氮氧化物為大, 但是個別的南方省市, 如廣東、福建等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氮氧化物的小;
其次,就發(fā)展而言。汽車數(shù)量增加較快,而氮氧化物排放量主要取決于汽車的排放。因此,在未來的若干年內(nèi),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可能超過硫化物 ; 最后,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后,通過光化學反應, 變?yōu)榱蛩岣@需要一段時間,可能經(jīng)過長距離大氣傳輸。
但是氮氧化物進入大氣后,很快與氧氣化合, 生成二氧化氮,繼而變?yōu)橄跛岣?,需要時間較短,遇雨被局地沖刷降落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會對環(huán)境帶來廣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酸雨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酸雨會腐蝕建筑物和工業(yè)設備;
2)酸雨會破壞露天的文物古跡;
3)酸雨會損壞植物葉面,導致森林死亡;
4)酸雨會使湖泊中魚蝦死亡;
5)酸雨會破壞土壤成分,使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甚至死亡;
6)酸雨會飲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對人體有害。
減少酸雨主要是要減少燒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一、面對酸雨工廠應采取的措施:
1) 采用煙氣脫硫裝置;
2) 提高煤碳燃燒的利用率。
二、面對酸雨社會和公民應采取的措施:
1) 用煤氣或天然氣代替燒煤;
2) 處處節(jié)約用電 (因為大部分的電廠是燃煤發(fā)的電);
3) 支持公共交通 (減少車輛就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4) 購買包裝簡單的商品(因為生產(chǎn)豪華包裝要消耗不少電能,而對消費者來說包裝并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5) 支持廢物回收再生 (廢物再生可以大量節(jié)省電能和少燒煤炭〕。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