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生子貢是當時天下位列前茅的富豪,因此他對富人的境界很有體會。
有一回,他對孔子說:“貧窮但是不阿諛奉承,富有但是不驕傲,這種做人的境界如何?”子貢其實對自己的體會還是挺得意的,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同??鬃踊卮鹫f:“這種做人的境界可以了,但是還有提升的空間,不如雖然貧窮,但是仍然致力于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樂于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雖然富有,但是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愛好禮儀禮節(jié),孜孜以求,那就更完善了?!?/p>
子貢是個聰明人,立即醒悟過來,說:“老師啊,原來《詩經(jīng)》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面上講的是象牙等工藝品的制造,其實是比喻品德的反復打磨。”孔子聽了很高興,說:“子貢同學以后有資格學習《詩經(jīng)》了,告訴他已有的知識,他能推出未知的知識?!?/p>
子貢對于貧富的看法,重在有所不為,而孔子則更上一層,認為不管貧富如何,都要有所為,積極提高自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